安徽萧县2023,我们这么干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深化“一改两为”工作的提升年。

那么,如何把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怎样深化开展“一改两为”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应该怎么干?

年萧县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以“攀登者”“竞跑者”姿态,闯出7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工作方向。

深耕产业、做强实体

——闯出一条集群倍增“裂变”之路

民营经济壮筋骨。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强化规上企业培育,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力争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加快推进林平股份、新秀新材料、海尚变频、华大化学4家企业上市进度,确保林平股份主板上市成功。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工业投资增长5%,技改投资增长9%。接续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将占地5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纳入评价。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产业发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强力招引延集群。持续充实驻外机构招商力量,发挥“十大产业”推进组和“链长”作用,用好政府产业基金,围绕机械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有针对性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大、拉动作用强、产业层次高的基地型、补链型项目,招大引强、招高引新、招群引链,做深做实产业转移承接。力争全年引进项目80个,其中亿元以上40个、十亿元以上5个。力争落地实施拱墅区及周边地区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个以上。

撬动消费活血络。坚持恢复和扩大消费优先,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支持传统商贸主体电商化、数字化改造,完善“两中心一站点”服务功能,力争新增省级超千万企业1家、电商经营主体个以上,2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达标入库。实施文旅市场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快皇藏峪5A、岱湖3A创建,加速蔡洼4A提档升级,重点开发皇藏峪彭林桃时代乐园、官桥沈峪村、白土张村、庄里尠沟千年银杏古村落等精品乡村旅游示范点。持续做好外贸、外资企业跟踪帮扶,力争进出口额增长10%。

攻坚项目、扩大投资

——闯出一条动能积蓄“聚变”之路

大抓项目扩投资。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大力实施有效投资攻坚行动,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前瞻性谋划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力争国晟新能源产业园、闸河产城融合示范园、中广核风光储新能源等13个超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四期、汉工机械等18个项目建成运营,华企云谷淮海工业智造园、水墨圣泉古镇等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集聚要素强保障。健全“接洽-签约-落地-投产-达效”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压缩企业开办时限,提高用地、规划、可研、环评等前期手续审批效率。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和资本要素对接,以财政撬动金融,发挥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乘数效应”,打好贴息、奖补、分险、增信“组合拳”,以最快速度集聚最优要素资源,实现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的共进齐增。

筑优平台增后劲。立足海螺绿色建材产业园、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绿色合成革产业园等园区,依托院士工作站、省级智能装备科技特派团、中科大先研院-萧县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安徽先进建筑材料研究院、耐火材料制造业研究院等载体,推动产学研合作,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推进产业集聚。做优做强国家火炬萧县防腐蚀涂料特色产业基地、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深化改革、创优环境

——闯出一条开放融合“革变”之路

改革创新更快一步。扎实推进与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加快建设铜山-埇桥(萧县)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大力推进吴集、皇藏峪、官桥片区建设,主动对接长三角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持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重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投融资平台公司整合转型发展,新增贷款超85亿元、新型政银担贷款超18.5亿元。全力办好第五届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峰会,积极创建省级创新型县,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造潜能。

园区发展更胜一筹。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科学规划功能布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加速“腾笼换鸟”步伐,启动“工业上楼”计划,支持企业开展“零增地”技改、扩建,打造创新型智慧园区。试行“管委会+平台公司”新体制,依托萧县张江科创投公司,全力延伸“孵化+加速+万亩转化基地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推进张江萧县高科技园扩容升级,重点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营商环境更优一等。大力拓展“线上办”“码上办”“一次办”服务范围,建立窗口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对“四新经济”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沙龙下午茶”“企业家接待日”等活动,“一企一策”指导服务,确保政策红利精准便捷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做到服务企业“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落地“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

全域统筹、精细建管

——闯出一条焕颜提质“蝶变”之路

统筹规划优布局。编制完善《萧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年)》,启动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50个。以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为目标,聚焦“精致老城、品质凤城”建设核心,谋划重点城建项目37个,完成投资58.85亿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城建设,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人口合理有序转移。

内外兼修提能级。实施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行动,落实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工程7项,整治主次干道27条,开工建设老岱河景观带绿化、水墨圣泉古镇街角公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停车场、充电桩、公厕、休闲健身设施等惠民项目。继续推进主城区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扎实开展城区地下管线普查,系统推进采暖供热、防洪排涝、城市生命线安全等工程。启动“智慧城管”建设,完善小区物业管理制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加强街巷硬化、绿化、亮化,做好国家园林县城复验准备,培育打造集约高效、宜居适度、风景秀美的现代化城市。

城乡共建促协调。统筹推进南区(梁庄)成片开发、葡萄酒厂地块城市更新、康养服务中心等项目。持续完善凤城新区城市路网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高铁北站停保场、公园路和体育路公交首末站以及18个乡镇的综合服务站,扎实做好徐州-萧县市域(郊)铁路、徐砀商高速公路宿州段、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实施国省干线和县乡道路危桥改造、村道安防及养护提升等项目。

聚焦三农、振兴乡村

——闯出一条富民强村“巨变”之路

扬优势,让农业强起来。实施种业强县、农产品加工业强县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改造提升6万亩,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全面守牢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着力打造百亩以上基层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加快推进畜牧水产业转型升级,力争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0%。聚焦“五彩”特色农业布局,加快农产品食品化、预制化进程,主动承接长三角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力争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亿元。加快数字农业示范园、好七智慧农业等项目建设进度,全力争创粮食全产业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园。

抓整治,让农村美起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探索“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模式,高质量打造美丽乡村中心村6个。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不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和乡村治理体系。提升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水平,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98.5%以上。健全完善“一约四会”,积极打造红色家风、先贤家风等各具特色的家风文化传播基地,持续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促增收,让农民富起来。巩固拓展“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计划投入衔接资金5.5亿元,实施项目个,打造乡村振兴生态文化百里长廊。深入探索开展“大托管”和镇级联社、多村联合、抱团发展等模式,加大承接小型公益项目、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度,优化规范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力争实现土地集约规模经营50万亩,村集体、参社农户分别增收1.75亿元、1.25亿元,把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精管善治、筑牢屏障

——闯出一条安全稳定“应变”之路

铁腕治污优化生态。加强PM2.5和臭氧综合治理,强化“五源”共治,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地表水、地下水协同防治与保护,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扎实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凤山片区生态环境治理EOD项目进度,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生态修复,打造省级森林城镇、村庄3个。强化规划环评引领作用,严控“两高”项目,培育壮大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鼓励绿色消费,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稳妥防范化解风险。持续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全面落实“1+9+N”方案体系,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加快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和乡镇专职消防站建设,全面建成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不断提高应急处置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决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阅批群众来信和初信初访化解等制度,严格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推动重点领域信访事项化解清零。强力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1+N”专项整治,亮剑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普惠共享、均衡供给

——闯出一条幸福暖心“递变”之路

健全保障兜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增强财政民生保障能力,兜住“三保”支出底线,接续办好省20项民生实事、10项暖民心行动。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医保、低保、养老补助标准,扩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覆盖面,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强化粮食能源等重要民生产品的保供稳价,坚决打击囤积居奇、肆意涨价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精心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健全完善“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确保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5%以内。(侯显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