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无贤人,还是不好贤晋文公提拔先轸证先用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好医院 https://m.39.net/pf/a_4323028.html
齐人前去见齐宣王。两人见面后,齐宣王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恭维道:“我听人说,先生一向都是直言敢谏、毫无忌讳。”王斗却答道:“大王听说的不对啊!我生活在乱世,侍奉的是昏乱国君,哪里敢直言不讳呢?”听王斗这么一答,齐宣王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场面一时有些尴尬。过了一会,还是王斗主动打破沉默,说:“以往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赐他为霸主。如今大王您,有四大喜好与齐桓公相同。”听了这话,齐宣王这才阴转晴:“那么,是哪四点呢?”王斗回答:“齐桓公喜欢马,大王您也喜欢马;齐桓公喜欢狗,大王您也喜欢狗;齐桓公嗜酒,大王您也美酒不断;齐桓公好色,大王您也一样。唯独齐桓公喜欢贤士,可大王您却不喜欢贤士!”听了这话,齐宣王的心又一下沉到了水底。不过对于贤士,齐宣王有些话倒是不吐不快。齐桓公身边,多得是管仲、鲍叔牙、宁戚之流的国士,寡人身边又有谁呢?“当今世上都没有贤士,寡人又能喜欢谁呢?”齐宣王悻悻地回答。王斗反驳道:“世间没有骐、耳这样的宝马,可大王马车的四匹马已经有了;世间难寻东郭俊和卢氏那样的猛犬,可大王的猎狗都具备了;世间少有、西施那样的美女,可大王的后宫已住满嫔妃了。大王不过是不喜欢贤士,还用担忧无贤士?”齐宣王这可不服气了:“寡人忧国忧民,当然希望有贤士来治国!”王斗突然又转了一个话题:“我觉得大王的忧国爱民,还赶不上对一顶纱帽的喜爱。”“怎么说?”“大王派人做纱帽,从不会让亲近宠信的人做却让工匠去做,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工匠做帽子的能力更强。如今大王治理齐国,却非亲近宠信之人不用,所以我说大王忧国爱民还不如爱一顶纱帽!”王斗见齐宣王的故事,很可能是战国士人为宣扬学术而编造出来,也许并非史实。但这一故事所阐述的用人之道,直到今天依然值得人们深思:人人都希望管仲、乐毅之类的贤士辅佐,可为何实际中却更喜欢用人唯亲,而不是用人唯贤?公元前年,楚庄王去世,年仅十岁的太子芈审继位,是为楚共王。楚庄王刚继位时也还年轻,不幸被太师斗克和太傅公子燮挟持作乱,险遭不测。斗克是若敖氏族人,公子燮更是王室宗亲,二人与楚庄王都算是至亲,为何还要做乱?斗克原本是申公,可在秦人攻打鄀国时,不幸被俘。后来秦、晋反目,秦穆公又把斗克放回,以联楚抗晋。自楚武王创立县制后,县尹就不再是世袭制。斗克被俘后,申县县尹也就改任了他人。因此,斗克回国后虽然促成了秦、楚结盟,却失去了县尹之位,长期郁郁不得志。至于公子燮,不是楚成王之子就是楚穆王之子。身为国君之子,公子燮一直想做楚国令尹。无奈此时若敖氏风头正盛,自楚成王起就垄断了楚国令尹之位。因此,楚穆王去世前后,是成得臣之子成嘉作了令尹。如此一来,仕途不得意的斗克和公子燮二人才会作乱,差点酿出大祸。正因这次前车之鉴,楚庄王临终前才特意作出了改变:将两位兄弟子重和子反分别任命为令尹和司马,而选择大夫士亹来做太子芈审的太傅。楚庄王重用两位兄弟,是希望两位兄弟能忠心辅佐年幼的楚共王,不要再蹈斗克和公子燮的覆辙。楚庄王的用意是好的,初期也很有效果。楚庄王去世两年后,晋人借鞍(今山东济南市西北)之战强势回归中原,联合鲁、卫、陈等国击败了齐顷公,迫使齐人签订了城下之盟,这让楚国霸业受到了极大威胁。公元前年冬,为反击晋人,令尹子重率军入侵卫国,然后又入侵鲁国,发起了阳桥(今山东泰安西北)之役。其后,子重又在鲁国蜀地(今山东泰安西)召集诸侯盟会,东周主要诸侯国如齐、鲁、秦、蔡、卫、宋、郑、许等等纷纷前来参加。在楚庄王去世、新君尚未成年的情形下,这次会盟有力地维护了楚国的霸主地位。作为楚庄王生前前指定的领导班子,令尹子重、司马子反在初期堪称合格。其实,此时的楚国,还有更加适合令尹的人选。就在阳桥之役前,楚国政坛突然冒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丑闻:申公巫臣趁访问齐国之时,与夏姬成亲后举家逃到了晋国!申公巫臣此举虽然匪夷所思,但他的才干却不容否定。楚庄王之时,一度想将申县分封给子重;可深谙分封制弊端的巫臣及时提醒,楚庄王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在攻打萧国(今安徽萧县西北),申公巫臣见士卒疲敝,强烈建议退兵休整,可楚庄王却坚持开战。之后楚庄王凭借个人魅力鼓舞起全军士气,一举灭了萧国,但楚国却无法占有该地,白白便宜了宋人。楚庄王虽然称霸成功,但一生征战过度消耗了大量国力,这是楚共王时霸业衰微的重要原因。这两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巫臣的治国之才。可因为他曾阻碍分封子重,又劝阻了子反娶夏姬,所以在他逃亡晋国后,遭到了子重、子反二人的深度嫉恨。于是,二人公权私用,公然灭了申公巫臣之族!这彻底惹怒了巫臣,也把他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了。巫臣原本是对楚庄王死后的仕途彻底失望,才精心策划逃离了楚国,并不想与楚为敌。现在楚人杀光了他的族人,如此大仇岂能不报?于是,巫臣向晋景公建议,扶持吴国来对抗楚国。巫臣还不辞辛劳,亲自出使吴国,将中原先进战车战法及射御之术传授给了吴人,让吴国军事实力大大提升。自此后,吴国常年入侵楚国,让子重、子反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公元前年,长期两面受敌的楚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之战中战败,彻底失去了霸业!从这件事可看出,申公巫臣之才明显胜过子重和子反二人。更何况,鄢陵之战中子反醉酒误事,战后子重上下其手逼死子反,更证明两人辜负了楚庄王的重托。楚庄王没有提拔申公巫臣,却提拔了子重、子反,这就是典型的用人唯亲。楚庄王这次用人唯亲给楚国带来的灾难极为深远——不但让楚国失去了霸业,数十年后,强大起来的吴国更是差点灭了楚国!连楚庄王这样的雄主都有任人唯亲的弊病,可见任人唯贤之难。但难,并不意味着就没人能做到。公元前年,在秦穆公扶持下,晋文公回国成了国君。此时,他离开晋国已有十九年。十九年过去,晋国早已“物是人非万事休”。晋惠公统治期间,在国内进行了多次血腥清洗。所以晋文公回国时,除了跟随他一起流亡的大臣外,国内就再也没有亲近的大夫。根基不深的晋文公,该如何来稳定自身君位?令人惊讶的是,在回国仅五年后,晋文公不但坐稳了君位,还在城濮之战中一举战胜楚军,成为东周霸主!晋文公究竟有何妙法,能在短短五年内称霸东周?其关键因素,就是用人唯贤。城濮之战前晋文公的两次人事任命,就证明了这点。公元前年冬,楚成王率盟友围攻宋国,宋人赶紧向晋文公求救。大战在即,晋文公马上组建起三军,一时却不知元帅该定谁。常人看来,跟随晋文公流亡的亲信众多,其中“卿才”就有三人,三人中任选一人都可做元帅。可三军元帅,最关键是要能服众;跟随他长期流亡在外的亲信,显然都不能让国内晋人信服。后来在赵衰建议下,晋文公任命郤縠作为主帅。郤縠显然出身于郤氏;郤氏一族的郤芮与郤乞,都是晋惠公亲信。可当晋文公听闻郤縠知书达礼、威望甚重,便毫不犹豫地任命他为中军主将,并把另一郤氏族人郤溱提拔成中军佐。在所有六位卿士中,晋文公的从亡亲信只有狐偃当上了卿士,还仅仅是上军佐。择贤而用,明显是晋文公的首要准则。公元前年春,刚出兵的晋军就遭遇不幸,中军主将郤縠不幸病逝。谁将会替补郤縠?在攻打卫国时,下军佐先表现出众。晋文公丝毫都不犹豫,立即将下军佐先轸越级提拔成了中军主将!在城濮之战过程中,先轸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率领晋军大胜楚人,让晋文公成功称霸!如果任人唯亲,晋文公亲信狐偃、赵衰、胥臣等人都有可担任中军主将。可用这三人,晋文公还能在城濮之战中取得胜利吗?从城濮之战中他们的表现来看,这一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楚庄王的任人唯亲,成了楚国春秋中期踏上下坡路的诱因之一。相反,晋文公坚持任人唯贤,却创造了一个奇迹:不但稳固了自身君位,还在短短五年内当上了东周霸主!从晋文公重用先的过程来看,难道他事先就知道先轸是位出色的将才吗?显然不是。晋文公不过是坚持用人唯贤,在征战过程中发现了的才能,才果断地越级提拔他为主帅。最终,用人唯贤不但成就了,也成就了晋文公。所以说,先要有用人唯贤,才会有贤人冒出。平时任人唯亲,却希望有贤人能突然出现、助自己治国平天下,岂不是缘木求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