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镇村位于萧县酒店镇最东部,下辖7个自然村,总人口人,耕地面积亩,共有党员名。过去的东镇村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增长乏力,集体经济考核常年垫底。近年来,东镇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打破了资产资源困境,把土地从村民手中集约到一起,采取“集土地、请人种”的工作思路,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益,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集体经济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走出了一条集体与群众“双增收”、强村与富民“双赢”的新路子。
聚焦问题敢于折腾
年以前,东镇村集体没有经营性资产。“当时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想为村民办些实事都力不从心。”村党总支书记郑玉锋说。看着其他村依靠自身优势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收获颇丰”,郑玉锋暗下决心:一定要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可是,面对着村内无产业无项目的困境,郑玉锋及村“两委”干部一筹莫展。
年,萧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并提出“集土地、请人种”的工作思路,郑玉锋心里一下就亮堂起来,“作为有着多亩地的农业大村,土地不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吗?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就是东镇村寻找的那条路!”为此,村党总支班子多方考察论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结合县乡关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精神,决定全力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对村内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
但是,当时的村“两委”也有着顾虑,有的说这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也有的村民说这是在“瞎折腾”。了解这一情况后的郑玉锋及时召开村全体干部会议,他说:“我觉得,干了才会成功,我们现在集体经济已经到底,不尝试,不折腾,我们就一直在谷底。我们敢‘折腾’,但绝不是‘瞎折腾’!”郑书记的一番话,稳了军心,定了方向,将东镇村“两委”干部拧成了一股绳。
集约土地破解难题
方向定了,东镇村“两委”一班人干劲十足,为使村内土地经营得到专业化的服务,东镇村以农户为基础,以土地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成立了萧县东镇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解决土地问题,党总支书记郑玉锋带着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出动家进西家,同时对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及合作社承接的各项惠农政策,通过面对面交流、 随之而来,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中穿插着好几块没有入社的土地,地没有连成片,现代化种植技术就难以实施,会导致成本不能充分降低,影响生产效益。“这部分村民担心合作社不盈利,都在观望。如果等他们想入社后,再进行第二茬土地改造,只会费钱费力、事倍功半。”村“两委”一班人分析完其中的利害后,向村民宣布了两个决定:第一,先由村“两委”成员和这些村民进行土地置换,尽量确保土地连成片;第二,土地置换完成后,只要是规划区内的地,全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改造。“我们坚信,搞合作社是大势所趋,村民在看到合作社的收益后,一定会选择加入进来,这些地早晚都得进行改造”。
村企合作增收创效
地流转到手了,怎么种又成了摆在干部面前的难题。“种地我们都会种,但是一千多亩地我们自己肯定是种不好,必须借助社会力量。”“两委”会议上,村干部提出了意见。经过多方对接、研判,东镇村决定与社会化服务组织萧县金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引入专业化、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保障地有所种,种有所产。
为了提升生产效益,东镇村采取“自主耕种+购买服务”的半托管模式进行经营,与萧县金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购买其种子、化肥等农资和技术服务,同时在耕、种、收、销等环节,通过整合区域内农机、人员等资源,自主开展生产经营,入社群众优先获得务工的权利,进一步保障了村内农机手、群众的利益。
产出有了保障,销售也得提前谋划,才能做到没有后顾之忧。为此,村“两委”亲自到相关企业考察、商洽,最终确定和淮北木兰牧业达成销售协议,有效保障了农产品收益。年午季,东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营小麦产量余万斤,总收入余万元,净收入60余万元,此外秋季青储玉米和粮食玉米销售,预计可带动集体增收40万元以上。通过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东镇村迈入百万强村行列铺好了阶梯。
优化分配共同致富
为使社员充分享受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效益成果,东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坚持“群众利益最大化、集体利益最小化”的分配理念,把尊重群众意愿、保护群众利益贯穿合作社建章立制、管理运营全过程,保证群众在合作社的话语权。“以前播种、施肥都是自己干,操心也多,辛苦了一年,除去成本,最后落在口袋的钱也不多。遇上年景不好,连成本都不一定能收回来。现在把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不仅旱涝保收,而且年底还有分红,收入不比以前少。”村民郑玉彩高兴地说。
为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动能,东镇村坚持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采用“保低+分红”的模式,以元/亩固定租金的方式承包群众土地,合同2年一签,租金按比例递增,确保社员通过稳定的土地流转费增加收入。同时,每年拿出30%的净收益通过发放现金、代缴农合农保等方式用于入社群众分红,切实增加社员获得感。此外,每年净收益的40%作为合作社发展资金和风险防控资金,净收益的15%用于村干部的正向激励,剩余15%用于村内公益事业,有力助推“民富村强”。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吸收入社群众户,通过固定收益和二次分红,带动农户增收万余元。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的开展,东镇村这片昔日沉睡的土地,奏响了一曲欣欣向荣的田园牧歌,走出了一条蓬勃发展的康庄大道。(孙腾飞裴昌煜)
来源:中安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