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区域样板里描绘小康生活中国江苏网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919/4477505.html

大汉之源,淮海中心。徐州,经历数千年风云激荡,如今正在全面小康路上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让彭城儿女共享美好生活,为“小康中国”贡献“徐州经验”。

“我们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经济强,以共建幸福徐州‘大家庭’促进百姓富,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升环境美,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动社会文明程度高,经济社会呈现出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生动局面。”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说,“十三五”以来,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高水平决胜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开创了徐州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黄金期。

转型大手笔,激发新动能

1月14日,计划总投资亿元的个重大产业项目在徐州集中开工。在77个工业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据32个,展现出徐州经济的澎湃新动能。

坚持产业转型,徐州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徐州时强调,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

历经转型之痛,这片土地告别“经济洼地”魔咒,撕掉“百年煤城”标签。年5月,徐州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集中式布局、减量化发展和绿色化改造。如今,徐州的18家钢企压减至2家,11家焦化厂只剩下3家,62家水泥企业和24家燃煤电厂均只保留15家。“不要污染的GDP”,成为徐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徐州也被评为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作为老工业区,徐州市鼓楼区近年来大力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先后关闭搬迁近家企业,其中包括28家大中型化工企业,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腾出2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通过打造淮海经济区现代商贸核心区、现代物流枢纽区、商务金融中心区、网络经济高新区,鼓楼区成为徐州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的地区之一。

换道绿色发展新路径,新经济的浪潮在徐州更加汹涌。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强势崛起,新兴产业占比达到40.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9.5:40.4:50.1,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产业结构偏重、单一的状况。

与此呼应,徐州更加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高水平建设“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四大创新核心区,着力打造具有创新引领力的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闪亮答卷见证转型丰硕成果。徐州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7位,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转型振兴之路。年,徐州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等次。

全局大视野,提升新境界

自觉摆脱“地级市思维”、勇于破除“苏北意识”、主动卸下老工业基地“包袱”,徐州坚持“跳出徐州看徐州”,在更大的格局和视野里提升新境界。

从国务院批复明确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到淮海经济区发展跻身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再到徐州作为独立板块被纳入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徐州的发展在“十三五”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从高处着眼,在实处落笔,徐州立足淮海、面向全国,努力在次发达地区加速崛起中发挥引领作用,在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

公积金互认互贷、新农合异地结算、跨区域联合执法……近些年,在徐州带动下,淮海经济区10个核心城市成了“一家亲”。去年,徐州接连开通到安徽萧县、宿州以及到山东枣庄的跨省公交,让各地的互联互通更加紧密。

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特别是作为长三角北翼重要中心城市,徐州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一步放大城市格局、提升城市能级,扎实推进国际博览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园博园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高架快速路、城市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让中心城市的“定位”变成实实在在的“地位”。

去年,随着淮海国际港务区的成立,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驶入“快车道”,徐州拥抱世界的脚步装上“加速器”。在铁路货场片区、亿吨大港片区的“双核”驱动下,徐州抢抓国家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积极融入“双循环”,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不断放大“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效应。

中欧班列形成至二连浩特、满洲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四线同行”的班列通道,总开行数达列,将徐州的工程机械、建材、电子设备等产品源源不断运往欧亚地区,并促进木材、棉纱等货物进口。去年12月,徐州港开通11.6公里的疏港铁路,实现了“公铁水”多式联运,年吞吐能力将达到1万吨。

徐州人引以为傲的交通枢纽优势,正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一个“世界的徐州”昂首阔步走向未来。

为民大情怀,描绘新生活

去年11月18日,第十四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结果发布,徐州第三次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面对短板弱项,徐州绝不回避。老工业基地留下的成片棚户区被彻底改造,上百万群众告别“趴趴屋”,住上新小区,在全国叫响“徐州棚改”品牌。农房改造与配套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与社区治理统筹推进,创造性解决“哪些人要搬”“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房子怎么建”“如何稳得住”等问题,目前已累计交付55.5万余户。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是徐州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五年。地铁交通迎来“换乘时代”,高架快速路即将“连接成环”,一个个广场、公园遍布城乡,图书馆、文化馆成了人们新的“打卡地”。

五年时间,徐州新建改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有上千所;医院8家,总数达到24家;林木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率分别达到30.7%和43.6%,均居全省前列;投入近百亿元,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构建起以党建为统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社会善治徐州模式。

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心为心。徐州完成了占全省四分之一的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脱贫任务,居民收入增速连年高于GDP增速,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最安全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一项项荣誉花落彭城。

记者王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