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国主要产区有安徽的萧县,新疆的吐鲁番、和田,山东的烟台,河北的张家口、宣化、昌黎,辽宁的大连等地。
一般葡萄的亩产量可以达到~斤,部分高产的葡萄品种,可以达到斤左右。葡萄的产量和温度、管理方式以及葡萄的品种有很大关系,葡萄生长最低温度是12~15℃,温度过低会影响葡萄的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的挂色,还能增加葡萄的甜度。
葡萄花期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如温度上升快,则易造成枝条徒长,表现为节闻长不充实,花期易受精不良,如遇春寒要注意多施磷肥和高碳有机质,尽量减少氮肥。
葡萄营养补充多数采取基肥、追肥、叶面施肥3种方式,基肥为冬眠或采收后使用,追肥为开花后利用雨后或浇水后撒施化学肥料,pH值6.0以下的土壤可追施白云石粉或石灰。
葡萄产量和品质如何提升?
一、合理留叶和控产
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取决于叶面积,据研究每穗葡萄拥有的叶面积少于平方厘米,果实生长缓慢。
无核白葡萄品种每克果实的叶面积小于10平方厘米,含糖就下降,巨峰葡萄每张叶片可供养1.5~2粒果。产量过多,叶果比必定下降,果实品质差。
经测定巨峰葡萄每张叶(平方厘米/张,叶面积计算:长×宽×0.8)可供养2粒果,每粒果重10克。
葡萄亩产控制在公斤,总需叶面积800平方厘米,平均每亩拥有张叶片,每串果穗拥有25张叶片,成熟时糖分达16—17%,上色良好,果实富有弹性、硬度强、糖酸比适中、风味很好。
在管理上,通过疏果使每条新梢留一串果,共50粒,穗重克左右,这样的果穗标准,保证每条新梢留叶25张左右;
在花穗上留6叶打顶,顶端以下每个副梢留1张叶片绝后摘心,6月前顶端副梢留2—3叶分三次打顶,同样每个副梢留1叶摘心,保证每个结果枝拥有25张叶片,或者每2个结果枝保留1条营养枝、每条梢保留15—16张叶片。
在果实着色期进行截顶,把幼嫩的叶片、未老成熟的新梢剪截,使果实得到充足养分,上色均匀、糖度高、病害减少。
二、果实硬核着色期施钾肥
葡萄开花结实后的果粒在落花后逐日增大,经过40~50天,果粒的肥大暂时停止。而此时果肉开始软化,种子的种皮渐渐变褐变硬。这个果实肥大暂时停止、种子变硬的时期称为“硬核期”。硬核期是果粒由体积急速增长向内涵物质充实的过渡期。此期的生理上反应十分敏感,对果实的发育正常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管理技术也显得非常关键。
葡萄是“喜钾”果树,钾起到增糖降酸作用。果实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实内所含糖的种类和数量。葡萄叶片合成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形式是以蔗糖的成分通过韧皮部转运到果实,在果实内蔗糖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
葡萄果粒的膨大经过三个时期:
第一期,即从开花到落花后两周内,细胞进行旺盛地分裂,至花后两周左右,构成果粒的细胞数量不再增多,再后是细胞的膨大期。在第一期内,果粒急速地生长膨大。
第二:花后40天左右,果粒的膨大停滞。外观上看来果粒的膨大似乎停止,这时正是果粒生长的第二期,时间约2~3周。此时是种子硬化时期,即所谓“硬核期”。
糖、酸等含量的变化与葡萄风味、品质密切相关。在硬核期之前,酒石酸、苹果酸的含量持续增长;而在第二期即硬核期,则苹果酸的含量急剧上升。硬核期后果肉变软,酸的含量减少,含糖量迅速增加。这表明:在果粒生长的第二期之前果实一直保持着幼嫩的状态。
第三期为着色成熟期。此期果肉软化并开始着色。果粒体积再次膨大,含糖量逐渐提高。
钾素充足的葡萄碳素营养从叶片输往茎干、果实的速度比缺钾的葡萄快2倍。果实内获得较多的糖分。葡萄在硬核软化期为吸收钾素高峰期,在该时期亩施钾肥30—40公斤,使葡萄果实上色快,糖分提高2—3度,而且果实内果糖含量高,风味很甜。
采收时果实的果糖含量略高于葡萄糖,由于果糖的甜度高,即15%果糖甜度等于22.8%葡萄糖甜度,因而含果糖高的葡萄风味甜,而含葡萄糖高风味较淡。当葡萄叶片含钾达5%比叶片含钾1%—2%时可多转化50%—70%的光能。
另外,葡萄中后期根系开始衰退,施肥应以水肥为主,斤水+1.5公斤硫酸钾+10%过磷酸钙浸出清液,每株淋肥液5公斤,每七天淋一次,连续淋2—3次即可。
三、后期补充钙肥和控水
葡萄对于钙的需求其实也是很大的,前期坐果后期膨果到成熟前每个阶段对于钙的需求都很重要,对于经常全程使用钙肥的朋友葡萄的坐果量及长势应该都不错。
葡萄到中后期使用钙肥,不仅可以使葡萄的表皮韧性更好,预防裂果,还可以提高葡萄果个均匀及品质,对于高温天气预防日灼,提高葡萄的抗逆能力也是很好的,还有助于花芽分化提高下年坐果情况。
经常使用钙肥的果农基本知道,果树很容易缺钙,因为它的移动性差,不易补充,又因为高温特殊天气影响,植物是靠蒸腾作用吸收营养的。
因此在这个高温干旱的天气,有时候补充流动性好的钙肥也是效果受影响的,因此这个时候解决办法就是使用可以自由移动的钙硼同补的硼钙叶面肥,它不仅解决了钙的移动问题还解决了植物靠蒸腾作用吸收元素的特点,叶面打上去就很容易被吸收利用,这也是为什么后期很多人说用一般的钙肥效果不好的原因,使用有机酸络合技术的硼钙叶面肥就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除了补硼补钙外,对于葡萄根系及土壤营养的补充也是很重要的,根系土壤好了可以让葡萄吸收营养及长势更好,对于果的品质及葡萄树势都是很大帮助的。
根据观察当前葡萄的管理水平,大多葡萄表现后期缺钙和成熟期土壤水分过多现象,主要表现状况及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相应管理。
1.偏施氮肥,抑制葡萄对钙的吸收。
当氮钙比为10时,一般不发生缺钙症,当大于30时,发生缺钙症。也就说当亩施25公斤尿素,必须施10公斤生石灰,葡萄才不表现缺钙。钙在植物体内移动很慢,施钙后7天,才能向生长旺盛的幼叶运送,12天后才能运送到老叶,施钙时间应在谢花坐果期进行。
2.冬剪过重,过度疏果,导致营养枝旺长,与果实争钙加剧。
单粒果过大,导致果实体内钙浓度低,表现出果实内物质外漏,组织坏死、果实出现水浸状、果面局部凹陷、变褐、裂果等。在管理上,冬剪以中、长梢修剪为主,夏剪不宜过重,果实膨大期不宜喷施膨大素,疏果每穗留50—80粒为好,保持葡萄体内钙营养平衡。
3.果实着色期不注重喷施钙叶面肥,导致缺钙。
表现出果实内果胶减少、硬度降低,乙烯产生增多、呼吸增强、果实成熟加快、易干裂。在管理上于葡萄软化着色期通过叶面补钙。此期靠根系吸收钙已经满足不了果实对钙的需求,不进行叶面施钙肥,果实表现后期钙症状。一般可选用0.3—0.4%氯化钙或硝酸钙和0.1%硼酸混合液喷施叶面和果穗,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4.由于葡萄进行套袋,果实的透气状况偏低,袋内湿度、温度偏高,抑制果实的蒸腾,引起果实缺钙。
并产生致病病菌扩散,出现侵染性斑点和果肉软腐,在管理上于成熟前10—15天解袋,并于解袋前15天灌一次水保证土壤湿润,促进钙在葡萄体内运送。
5.控水。
在葡萄着色期至成熟期应严格控制灌水,采前20天应停止灌水,有利于成熟期果实的硬度和糖度增加,特别进行避雨栽培的葡萄,后期应用黑地膜覆盖厢面,保证土壤水分变化不大,防止雨前雨后土壤勿干勿湿,雨后把葡萄园内水及时排干,防止葡萄成熟期裂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