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注意什么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7052352.html国之重漆古为今用“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染(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三十。舜禅天下而传之与禹,禹作为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韩非子·十过篇》这篇古代文献记载,在虞舜帝时就用大漆做食器、祭器了。浙江跨湖桥出土的“漆弓”,把中国的漆文化延伸到年。漆艺、陶瓷、水墨,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艺术媒介。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天然材质和不同的表现手法,所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美学形态,同样能给人带来锲入心灵的艺术感受与审美冲击。年10月于南京当看到石器时代河姆渡朱漆碗的残部遗留的朱漆痕迹,才明白什么是不朽;当欣赏自商周起至明清的代表性漆器文物,才感悟到民族之国粹传达的无形力量!一次次的震撼让我义无反顾的选择大漆艺术,没有别的,只想去传承!传承工匠之精神、传承东方人特有的文化品质与精神内涵、传承漆器如玉般的温润与含蓄、传承大漆的“大”所蕴含的至高的艺术境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彼时的情怀亦是我始终的情怀!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学到科研、从接受学院派的专业训练到跟随民间艺人学习、从个人的艺术创作到国家的专项资助,它们让我收获颇丰。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横跨6省(直辖市),考察生漆研究所、参观博物馆、体验割漆、听名家讲座。全面、深刻、生动地感受到中华国漆的灿烂历史与醇厚的艺术魅力。大漆属于东方,它已深深地扎根在东方民族的血液里。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生我养我的故乡。从小受楚风汉韵的浸淫与熏陶,耳濡目染,一直对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情有独钟,难以割舍。常常于课余时间,伏案涂鸦,挥毫纵横而心无挂碍。幸运的是在天津求学之际,遇到一大批成就卓然的艺术家,后来又遇到享誉世界的国内外艺术家。他们或为师、或为友,给与我许多精心的点拨和悉心的教诲,使我在绘画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与深刻的体悟。《雨过暮云收》纸本22cm×90cm大漆,距今已有约年的悠久历史,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以其精致、高贵、厚重、典雅而赢得的世人的钟爱。明朝隆庆年间的徽州漆工黄成所著《髹饰录》一书,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漆工专著。它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造物的独特的人文理想,天人合一的哲学史观。精微尚古的审美追求以及敬业务实的工匠精神。东晋的戴逵与一代巨擘齐白石皆是个中翘楚。特别是齐潢老人,从木艺、篆刻、书法、绘画之间寻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戴逵博学多才,借古熔今,集绘画、雕塑、漆艺于一身。匠心独运,妙造天成,于绘事之外,以漆入雕塑制作中国式佛像,又善操琴瑟,谙熟经史,旁征远绍,遂成一代宗师。《溪山访友图》纸本22cm×90cm虽然艺术形态各具风骨,但其内在的艺术气质却是一脉相通。也许是受到先贤的启发,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思考,尝试着将诸多古老的艺术元素融入到我的绘画中来。于是,便有了我的一系列《彩荷》、《禅意山水人物》、《高士图》以及泼彩山水画的尝试。《风静听溪流》42cm×60cm、《云水一色》42cm×60cm《水散百溪流》纸本42cm×60cm、《青山绿水去无声》纸本42cm×60cm传统的写意国画崇尚清新淡雅,意在笔先,以极具变化的书法线条,痛快淋漓的块面设色,在“似与不似之间”营造一种唯美的精神世界。除工笔重彩外,一般并不着意于浓丽赋陈,富艳精工,这也给了我自由发挥的驰骋空间。作品局部漆、墨、木板、宣纸的碰撞,让我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将壁画的热情饱满、漆画的质实朴茂、帛画的空灵飞动、书法的俊逸潇洒、舞蹈的恣意舒展聚于笔端,努力寻找个性内敛而不张扬,堆金沥粉而不脂腻,风发卓励而不逾矩的艺术追求。《万壑松风》纸本50cm×cm《浮云半空白》纸本22cm×90cm、《雁归来》纸本22cm×90cm《高士图》纸本42cm×cm×4陶渊明“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陶氏高标独立的旷世情怀,洁身自许的清贫独守,与满塘盛开的荷花,完成了自己不与世争的超然淡定和独善其身的理想造型,从而也为后人树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基调。基于如是的审美追求,在尝试彩墨的艺术语言表现时,我化清雅于开张,寓远淡为浓密,大胆运用以重彩破墨,以重墨破水。以笔墨为骨,以彩墨为神。攻于布白,精于巧思。张弛有度,疏密穿插。于实处营虚,于虚处造实。力避松弛无骨,绵软无神。随心而不刻意,恬淡而任自然。措物象于时序,赋毫杪以深情。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艺术论》里说过“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样的艺术界定,恰恰契合了中国写意画的理论意趣。《彩荷系列3》纸本60cm×60cm我在尝试“彩荷”系列表现时,试图把写意的技法与漆彩相结合,把画面引入另外一种水墨氤氲的漆彩之境。或具象、或抽象、或朦胧、或宁静、或斑驳、或潇散。努力张罗出一派云蒸霞蔚的精神天地,力求小中见大,平中见奇。让有限的空间弥漫着无限的艺术张力。一如陆机《文赋》所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宽不盈尺的画面布施中,尽量拓展艺术语言所能企及的隽永与悠长,给人以无尽的审美遐想和视觉感受。传统艺术是根,学传统艺术中的精髓,无论在造型上,还是色彩上,我们都必须进行提纯、转化、生发、再造,使其转化为自己独有的艺术形态。《听风》纸本60cm×60cm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艺术家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古代与现代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应该进行不断地探索,寻找新的有意味的形式,或许可以找到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仙友图》纸、墨30cm×cm“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将此生予漆墨,为初心!年5月刘光于小九华山下捡尽黄沙始到金——刘光画展观后记在艺术的道路上从来都不乏孤独而执着的探索者,但能清举于流俗之外,凛然于高标之上者,却又总是曲指待数,寂寥难寻,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日见颓消的今天。刘光年于天津《晚秋》纸本60cm×60cm刘光是一位悟性天开,真情自啄的青年俊少,早在其中学时代,就表现出自己不同寻常的艺术禀赋,这或许是出于人生的偶然,又或许是上苍深情的眷顾。刘光的性格一向开朗随和、朴实率真。所以他的画风,亦如他的人品,简净古直、清新淡远。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作品少了几分“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的僵硬与刻板,多了一抹“心动而墨发,援笔以含情”的天纵之趣。《碧水秋色》纸本20cm×90cm刘光毕业于天津美院,初以漆艺入道,而后兼功国画写意,得诸多名师的点拨佐教,其艺精进,不绍时贤。观刘光的画,处处流露出一种刻骨铭心的美感,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一股心理冲动——在春风如仪的诉说中,悄悄的自我消解和本能的精神洗濯——尤其是刘光近期所作之国画小品,或人物、或风荷、或山川舟楫、或花木禽异,皆能妙法独造,涉笔成趣。刘光最大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从不囿于笔墨技巧,故习陈规,而常常能自解锁钥,于墨象外突发奇构,到水穷处自来白云,但又不是矜奇炫技卖新弄巧。这既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聪慧,更是通过千辛万苦的历练,所获得的必然回赠。《禅意山水系列1》、《禅意山水系列2》刘光通过自己的水墨世界,所带给我们的不啻是一种单纯的感官享受,而是隐含在笔墨造象中,关于自然与人生的深层的精神思考。《仙友图》纸本33cm×33cm《听风》纸本50cm×cm在极其简约的线条背后,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来自画家内心深处的审美机智与哲学张力。这种力避物态造化的写实性描摹,则更能启发观者对绘画空间的自由联想,以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价值指归。《昨夜云随风雨去》纸本23cm×90cm刘光不仅在线条的把握上,分寸合度、进退容与,其对色彩的处理也能做到轻重兼施,繁简并举。东汉王延寿在他的《鲁灵光殿赋》中说:“随色象类,曲得其情”,刘光无疑是这一美学原则的艺术践行者。纵观他的作品,尤其是重彩墨荷以及泼彩山水,凝重、典雅、诙谐、朴茂,将文人画的烂漫天性铺张到极致。《仿大千泼彩》纸本40cm×65cm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深得谢赫六法之艺旨,同时又极富于古典哲学儒道释之意趣,完美地诠释了中国画大写意的精神内涵。《独钩》50cm×cm《云山秋晓》60cm×60cm刘光是幸运的,出生于书画之乡,幼年便受到艺术的浸染与熏陶,后入高等学府深造。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安徽师范大学。刘光也是幸福的,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有这么的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