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育只上班,每天工作10小时国家开始

累,可能是所有中国打工人的“基础病”。为什么会有这种话都懒得说、脑子也懒得动的疲惫感?因为中国是全球公休日较少的国家之一,只有11天。与之配套的是,工作时长领先全球。工作时长冠绝全球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年,全中国7.37亿打工人,联手打破了近20年来的纪录,创下平均工作时长的新高:49小时/周。也就是一周工作五天,一天工作近10个小时,全年加起来,高达个小时。如果有打工奥运会的话,那么在全球个国家中,中国代表队有绝对的夺金实力。不仅工作时长创新高,工作时长的增长速度同样越来越快。年,中国打工人的平均全年工作时长是小时。仅一年时间,中国人均就多干了55个小时。如果按8小时工作制换算,相当于多工作了6.88天,这一不小心就多干出了一个国庆长假……可“超长待机”换来的,并不是超额收益,即便是、甚至、年假不敢休,依然有随时被“毕业”的可能。不过,时代的大潮要转向了。就在刚刚结束的全年最重要的“以研究经济工作”为主的政治局会议上,释放重大信号:“反内卷”,被写入会议通稿。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要知道,越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内卷就会越严重。因为新的增长动能尚在培育之中,而旧的产能则面临过剩、淘汰以及迭代的转型。而大会将“内卷”定性为恶性竞争,显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行业来讲,从卷成血海的新能源汽车到用仅退款把商家逼疯的电商,很多行业都在赔本赚吆喝。而从个人来讲,大家都活得太累了,但还赚不到钱,所以根本没钱没时间去消费、去生娃养娃。内卷,已经从过去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变成了阻碍经济结构升级、人们奔向美好生活的“绊脚石”。自带内卷基因由于生活在人均资源匮乏的地界,所以中国人生来就自带内卷基因。因为在生产力低下,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你不努力很可能就会饿死。这是由客观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而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自汉朝开始就一直由儒家思想主导,信奉成功学,追求成为“人上人”,喜欢逆袭的剧本,充满了入世的积极性。相较于欧美人活得自我,东亚人身上的担子明显要重得多,比如父母的期望、别人的看法、亲朋好友间的PK,以及自己的面子……在这些传统价值观的“熏陶”下,我们从小就被指明了唯一一条成长路径:不能不走寻常路、不能搞“旁门左道”,大众认可的成功才是真的成功。有面子+有银子才是王道,说别的都是废话。为了实现这些世俗目标,中国人上学时寒窗苦读、玩命刷题,上班后又主动加班、不敢休假,不断被成功逆袭的故事洗脑。如果不作出一番事业,不完成领导下达的KPI,简直有辱江东父老。但奔向体面的路并不宽敞,事实上是相当拥挤。据此前某社交平台发起的问卷调研显示,有46.37%的年本科应届生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视为好的工作机会,比例远高于互联网大厂、世界五百强企业、金融机构和咨询公司。今年还被爆出,一名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应用物理博士上岸安徽省萧县乡镇公务员。而年国考报名人数和岗位的对比,更是夸张到了66:1。为了一张稳定、体面的长期“饭票”,全员都在考公考编。而就业取向的高度趋同,则造就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有人都在一个赛道上卷到飞起,完全自愿地进行自我剥削。这不仅让个人幸福感大打折扣,整个社会也存在着劳动力分配不均的结构性失衡压力。廉价劳动力的红利消失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内卷”还与经济发展模式相关。中国改开40年,经济的迅猛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我们今天享受的便利生活与经济实惠的商品,无不是建立在一线工人辛勤付出的基础上:流水线上的厂妹连续工作10个小时;工地上的厂弟冒着患“矽肺”病的风险努力搬砖;困在算法中的外卖小哥顶着似火骄阳日行12个小时……无论是60年代的韩国,还是改开后的中国以及当下的印度和越南,经济的迅速发展都得益于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数量多,价格低,正好满足了西方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能的需要。而伴随着外资的进入,这些亚洲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提升。而这便是人口红利。但不可否认的,每一笔红利的背后其实都一笔人口债。过渡消耗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在达到峰值后进入拐点,谋求经济发展模式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战后的日本到六七十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再到如今的中国,都走过或正在经历这样一个周期,迎来了劳动力的大幅减少,和随之而来的老龄化和少子化。据民政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