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萧县党建引领,让方寸地变聚宝盆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郑智维

“成本低、效益高的庭院种植模式,发挥了空闲庭院的最大价值,不仅能让农户学到一技之长,还能让农家小院变成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6月初,枣树迎来盛花期。漫步安徽萧县圣泉镇单楼村李大楼自然村内,满眼青翠,清甜的枣花香味扑面而来。

该村素有种植水果的传统,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满了枣树。除了自给自足,村里所产甜枣还是村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让“方寸地”成聚宝盆,李大楼自然村是萧县发展庭院经济的典型。通过发动干部群众,萧县各乡镇因时因地制宜,鼓励、引导农户开发利用闲置地基、坑塘、庭院资源发展庭院经济。

如今,庭院经济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之一。

“发展庭院经济,不仅可以美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还可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收入,丰富县域经济的乡村业态。”萧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办主任杨华说。

▲萧县单楼自然村,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变身小菜园。图/郑智维

示范村引领

儿子在西安务工,70岁的李建洲和老伴在家照料孙子。利用房前屋后和院内的闲置空间,他栽种了十几棵枣树,还有少量石榴、葡萄。

除了留足家人食用和馈送朋友,所产水果还可以用来销售。“吃不完就卖,去年甜枣卖了元,葡萄卖了多元。”李建洲说。

地处圣泉西北部,李建洲所在的单楼村位于黄河古堤南侧,国道贯穿东西,下辖单楼、李大楼、马路3个自然村。

除了小麦、玉米、黄豆等农作物,李大楼自然村还种植了白梨、桃、葡萄等经济作物。从10多年前开始,该村家家户户以庭院为载体种植枣树。

每年9月,李大楼自然村的甜枣迎来收获季,果实挂满枝头。“具有甜度高、口感好等特点,李大楼自然村产的甜枣颇受市场欢迎。如今,甜枣已成为该村一张亮丽的名片,去年每斤卖到6至8元。”单楼村村支书纵超群说。

发展庭院经济,也是该村增加群众收入的渠道之一。从李大楼自然村的情况来看,利用闲置庭院的闲置空间,每户平均可增收数千元,甚至过万元。

通过投入中央两批衔接资金、扶持壮大村集体资金和市级衔接资金3批共计万元,萧县完成25个街道乡镇庭院经济全覆盖,并确保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打造一个庭院经济示范村。

因村制宜

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萧县利用院落空地、房前屋后等闲置空间与资源,因地制宜地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庭院产业。

由于无人打理,村内庭院周边的闲置空地年年长出荒草。萧县杜楼镇曹庄行政村支委委员曹立军坦言:“在以往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每年需要组织人员清理杂草。”

通过前期调研,结合村民种植意愿及庭院土质特点等多方面,曹庄村最终确定以石榴种植为当地庭院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利用零零散散的庭院周边空闲地块,该村种植石榴近亩。

年,该村从河南郑州引进软籽石榴。“年开始,陆续有收益。去年,石榴的销售价格为每斤6元。”曹立军说。

从实际出发,萧县在推进庭院经济工作中突出乡土特色,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走出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新路。

如今,该县庭院经济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由起初的种植、养殖业,逐步发展到手工加工等业态。

早年曾到广州、张家港等地务工,萧县闫集镇闫集村村民李党于年回到家乡,创办一家小型服帽加工厂—萧县弘锐服帽有限公司。

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民+企业”的模式,闫集村将电动缝纫机放到农户家中。通过与农户签订计件劳务合同,带动当地无法外出务工的剩余劳动力、弱劳动力实现就业。

主要为订单式生产,萧县弘锐服帽有限公司的订单来自浙江、广东、江苏、河南等地外贸企业。由企业提供模板、样图和原材料,农户则按照工序加工制成成品。

农户们的工资以计件方式计薪酬。在不影响干农活及照看老人、孩子的前提下,“每人每月少则挣数百元,多则三四千元”。

党建引领

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庭院经济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初,“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在杨华看来,发展庭院经济对多方有益。“除了合理利用院落等闲置资源为群众增收美化乡村环境外,还有助于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推进庭院经济工作中,萧县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以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为主体,按照市场化手段采取固定收益、保底分红等方式,将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闲散空地等零散庭院资源集约起来,因村制宜种植食用菌、蔬菜、果树、苗木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在庭院经济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萧县下一步将推进庭院经济提质增效,推进食用菌种植。依托本地菌菇培育的特色产业优势,结合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以庭院为载体,建设食用菌培育棚。

食用菌种植具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等特点,且菌种、技术均可由合作方提供,并回购所有产品。仅需方寸地即可建设一个食用菌培育的小菌棚,就能让原本普通的庭院变成村民的小金库。

“成本低、效益高的庭院种植模式,发挥了空闲庭院的最大价值,不仅能让农户学到一技之长,还能让农家小院变成农民增收的聚宝盆,也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杨华说。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年第13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安徽萧县:党建引领,让“方寸地”变聚宝盆》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郑智维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