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始终坚持“围绕规划、突出重点、规范安全、精准高效”的工作原则,一手抓项目资金推进,一手抓资产后续管理,确保衔接资金项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强化申报审批管理,确保项目储备“阳光操作”。焦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因地制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实行科学规划,做到项目“前置审核、提前论证、储备充分、动态调整”,坚持“三公示一公告”制度,确保入库项目精准、合规、高效。在项目选择上立足四个优先,即:“帮扶效益优先、示范性开发优先、产业化发展优先、群众意愿优先”;在项目库建设上,做到“规范化管理、动态化管理”;在项目审批上,坚持“三个不予”,即“负面清单的项目不予入库;未入项目库的项目不予安排资金;未明确联农带农机制的项目不予申报”。
强化实施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合格达标”。按照“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的原则,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公开透明的资金项目监管机制,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采取“三定”制工作法,即实行定人、定责、定任务,明确了乡村振兴、财政部门各自的责任和任务,真正做到财政衔接资金项目有人管理、有人跟踪和有人负责。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突出加强重要环节的督导工作,县乡村振兴、财政等行业主管部门组成项目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全县的衔接资金项目实施情况采取实地核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衔接资金项目的落实情况,对于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责成实施单位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整改,抓好落实,按时报告整改情况,使督导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
强化后续管理运营,确保经营性资产“良性运转”。到村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资产确权至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优势,形成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自主经营、抱团发展合作经营、发包出租经营等多元化运营方式,对经营性资产项目优选经营主体,规范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具体收益比例及双方权责,丰富利益联结方式,年度收益分配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制定具体分配方案,分配方案和分配结果予以公开。严格落实管护责任,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制定管护细则,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并定期更新,对资产定期排查,确保正常发挥作用。(王珊)
来源:中安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