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医院哪里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六月的龙城,我们《论语》
依旧是龙城
孔子到达过的地方
风把文明吹进我们的身体
如今,一些词语
要急切的寻找表达的出口
一条龙河从城中穿过
没有浪花
不惊扰四座
不争辩历史
心平气和
只为吐纳自己的心声
背靠凤山
我们《论语》
尽管我们都不是大儒
我们所发出的声音
不隐藏自己
谈高深的古
叙多彩的今
文明礼尚
昭示未来
闵贤村
萧城东南,宿州东北
你坐落在一幅画中
闵贤村
那是属于古老的岁月
属于一种崭新的教育
让我们重新定位于时代中
显而易见,这座村庄与闵子有关
闵子生于鲁国,而卒于宿州闵贤村
让我们重新认识它
是因为家乡对孝道的尊崇
翻看宿州地图,就会惊讶这些乡镇的名字:
闵贤乡、闵孝乡、孝义乡、仁义乡
这里有集市,叫闵贤集
有祠,叫闵子祠
有山,叫骞山
有村庄,叫闵祠村
有学校,叫闵贤中学
所谓纪念,就是把他的名字赋予在万物上
闵子骞,孔子赞曰:“孝哉”
元朝《二十四孝图》中排在第三位
之前的唐朝追称他为"笃圣"宋朝进封为"琅琊公"
之后的明清称“先贤闵之”、“德行之科”、“躬行志孝”
更有现在,以地名做纪念
行孝道,树孝风
当下,一部36集的《孝贤闵子》动画片
正在宿州播放
潜移默化,爱的教育,正当其时
在车牛返中国百孝文化园
我又来到萧县杜楼镇
这里是“鞭打芦花处"
有古石碑为证
这里有全国最长、最美的地名:
“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
这里是孔子弟子闵子骞
“芦衣顺母”故事的发生地
我看到村子内外的古石桥、古井、闵子骞覆车古道是原有的
“四贤堂”、“鞭打如花碑坊”和圣旨碑是恢复的
我还看到占地亩的“中国北百孝碑廊”、“中国百孝展览馆”是新修的
与它对应的敬老院”更是新的
在中国百孝文化园里溜达
善良的人像当初一样善良
对人不忠的人,如今抛弃了偏颇
闵子骞,在你面前
我们每个人是不是要做一个
活得健康、乐观和阳刚的人?
故乡的泥土啊,山水啊
你用善良和纯朴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乡邻
让我也孝敬每一位值得孝敬的人吧
我不可能变得多高大
但我也绝不会为它抹黑
子张墓子张,你从陈国来到鲁国
成为孔子的学生
随孔子周游列国
边学习,边修行
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春秋时,萧县是什么样子
我不知道,但子张
随孔子来到萧县,竟不走了
以至葬身于萧县城南掘坊村
由此,我可以理解
子张爱上了这的乡土
而没想到,多年以后他的儿子申祥也葬身于萧
相传,子张墓高丈许
周一百二十步
这是否代表孔子白这个学生
才和八斗,学富五车
还有比墓更高的美德?
多年之后,孔子,你是否记起
你的学生闵子骞在宿州闵贤村
你的学生子张在距闵贤村二十公里开外的萧城掘坊村
他们都是好善乐施的人
孔子与闵子
在距我的家乡萧城东南十五公里处
有一座村庄:闵贤村
这距我家乡萧城西南十公里处也有一座村庄:车牛返
在我淡泊的叙述口吻中
总会看见一个人
穿梭在萧瑟的寒风中
这是少年闵子骞
孔子的学生
一句:“孝哉闵子骞!”
由此,我相信了孔子的赞美
相信“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这个字数最多的中国最美的乡村
走出一位千古圣贤
鞭打芦花,车牛带着寒风返回
一个传说连同那句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在我的家乡流传下去了
成为民间看得见的美德
由此我又想到
闵子的孝顺,不仅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还是一种远大的格局
小小闵子骞,能够遇见继母离开之后的负面影响
宁肯选择忍受困苦
圣贤之名流传千古
孔子在倒流河
天门山中
白云飞往彭城方向
大河从南流向了北
孔子来到倒流河
没见到河水东流
也没发出"不舍昼夜”的感叹
倒是看到这里的水好
岸上的树跟着河水往北赶路
乱峰入云,它们都被收入水底
孔子在倒流河未留下任何足迹
因而也找不到类似“孔子登临处”的标识
倒是倒流河领着他走
还是孔子在教到流河走路?
我不得而知
孔子晒书处
孔子来到天门山
雨从他的门口中下起
孔子晒书处
往上望
他的语言激起一朵莲花
我向山上走去
我遇到的人
起初说着是白士的方言
后来都文绉绉的
到了山顶
我走到著名的“孔子晒出处”
四周密草如茵,
唯这一处光滑可鉴
我坐在上面
喝水休息
杯子里,那一圈圈波纹,仿佛在问:
“那些书哪里去了”
黉学
从明朝开始走来
古萧大地的最高学府
夜深沉,若往前推
黉学大成殿始建北宋
这也许是你看到的孔庙
一块石坊,一座大成殿
石坊上书---“太和元气”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
是祭祀孔子的正殿
走进黉学
不曾见棂星门、教育署、训导署、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
一片尽是唏嘘
现在,连人也不多去了
地上、房子上,仅仅看到
鸟丢下的
鸟鸣、鸟屎与带血的羽毛
我们穿戴整洁
恭恭敬敬
前去拜访孔子
我们心中的圣人
弯腰致敬之间,看到
古代的读书人
白色的衣袍、瘦削的脸、和疲惫的面容
这也许终是心灵回归之处
读书始终是大事、正事、国事、家事
否则只能盲人摸象
此时,我听到有一种召唤
也像是发自内心的心声
一头孺子牛把我牵回家园
天门山记
去皖北名山皇藏峪
必去山中名刹天门寺
去天门寺必去天门山顶
在山顶圣场寺遗址的乱石堆中
你看见一块石碑,隐约可见孔子“微服过宋”的字样
由此我断定孔子爱登山
这位登泰山而小鲁的曲阜人
想必登上天门山顶
不想下山了
想想此天门山离曲阜不足
二百公里
孔子周游讲学
很容易到此一游
又何况这里是北方著名的原始森林
某年某月某日,孔子雅兴,饮酒
某年某月某日,孔子读书,痛哭
年前孔子在此洗砚,研墨
往藏书洞里藏书
于山顶晾晒湿透了的书简
因而留下了孔子洗砚池、孔子研墨处、孔子晒书场、孔子藏书洞等遗迹
山下天门寺的钟声一茬一茬老了、新了
天门寺檐柱上的油漆刷新了、脱落了
只有山顶上的孔子遗址,守着亦真亦幻的人间
没有谁比它们更清楚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内涵
没有谁比它们更懂得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意义是什么
多少次,我看见孔子洗砚池涨水
研墨处干涸,晒书场风雨交加
那些逃进藏书洞的书籍散轶一地
这时,我总会寻到我丢失的时间就栖息在这里
一字传说
孔子周游列国
传播“仁爱”
没想到处处碰壁
生活一片潦倒
自先生踏上古萧国
肚子不是一天饿坏的。
到哪里去讨吃的?
龙城当是连年混战
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你有学生二、三
讨饭讨来几条小鱼、一点羊肉
炖汤一一没想到鱼有书卷气
羊愿意葬身鱼口
生活正是胡乱地搭配
让"鱼咬羊"成为萧县餐桌上的一道名菜
在它被发现之前
鱼是鱼,羊是羊
当圣人喝碗汤之后
直叫:鲜美,鲜美!
他使用“鱼”和“羊”创造出一个新字:“鲜”
借以纪念自己周游列国
凄苦的生活
作者简介
李永立,国家二级作家,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宿州市十佳文艺工作者,《萧县文艺》主编。先后有中短小说集《二朵玫瑰》《竹园》《浮尘》《东周名姬》、长篇小说《花开花落》、纪实文学集《龙城星空》《一览画乡尽朝晖》面世。作品散见全国各文学报刊,斩获奖项若干。联系手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