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低碳绿道安徽全面绿色转型

北京医治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我省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双碳”工作亮点频现

  “双招双引”壮大产业

  连日来,尽管天气炎热,位于合肥蜀山经开区的“中国环境谷”里,“科创安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论坛、“双碳”峰会等交流活动接连开展,政产学研人士共话“减污降碳”。“中国环境谷”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合肥的又一张闪亮名片,立足环境产业高端化、集成化发展,集聚了环境领域重点企业余家、国家和省级环境领域科研平台27个,形成全环保产业链的框架体系。年“中国环境谷”产值突破亿元。“十四五”期间建设规模瞄准“家企业亿元”。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科技和产业支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我省大力培育壮大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管行业就要管产业。去年起,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由环境监管向环境监管与产业发展并重转变,组成工作专班,强化顶层设计,“双招双引”战场上打出系列组合动作。如确定两批重点合作园区、重点培育企业、重点项目名单,推动中国环科院在合肥成立“科创中心”,借力省内外商协会搭建招引平台,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参加会展等。产业发展整体呈现活力增强、快速发展的态势。

  今年以来,工作专班按照“担责任、聚合力,突瓶颈、加速度,抓项目、培优势,精调度、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和年度工作目标,大力推进“双招双引”。上半年落地项目个,总投资超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1家。

  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走出去”,开展联合招商活动,组织重点企业参加相关论坛,与国家级协会建立合作关系;主动“请进来”,办好长三角环保产业协会联席会议,组建长三角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联盟,支持中华环保联合会等单位在合肥主办年中国污染防治联展;不断丰富平台载体,搭建“政、企、技、资”交流合作平台等;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做大金融要素保障“蛋糕”,完成产业母基金组建工作,提升专业化服务保障水平,强化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协同互动,共建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等,为全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减污降碳作出更大贡献。(记者夏胜为)

  “气化长江”渐行渐近

  近日,烈日当空,记者走进安徽长江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芜湖液化天然气(LNG)船舶加注站,站在码头远眺,滔滔长江奔流东去,江水在阳光的照射下粼粼灿灿,红色的岸桥在蓝天下格外壮观。

  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项目位于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由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投资建设,是国内首个获核准的LNG内河接收站。

  该项目设计LNG接卸规模万吨/年,主要由LNG船舶加注站、LNG集装箱码头及堆场、LNG接收站组成。芜湖LNG船舶加注站是先期建成投运的子项目,年设计加注能力3.02万吨,是长江中下游7座LNG加注站中最早开工建设、最早建成的项目。年12月20日,其作为全国内河首座岸基式LNG加注站完成首船加注作业,投入试运营,标志着“气化长江”迈出实质性步伐。

  “气化长江”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将原来以柴油、重油为主要燃料的长江内河货运船舶,改造为以LNG或以LNG和柴油双燃料为动力燃料的“油改气”工程。“气化长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生态保护和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安徽长江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慧宝告诉记者,截至今年8月,芜湖长江LNG加注站共加注13船次、约吨LNG,实现了首次双船连续加注和夜间连续加注。目前,LNG罐箱码头及配套堆场已建设完成,正开展验收和证照办理,年底具备正式运营条件。

  张慧宝算了一笔账,按照整个项目万吨/年LNG的接卸达产规模,与热值相等的燃煤相比,可减排二氧化碳万吨、二氧化硫4.65万吨、烟尘2.万吨,将有效降低长江船舶和芜湖市污染物排放量,对于推进长江内河航运绿色发展和“双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记者沈宫石见习记者班慧)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烟尘监测值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监测值0.毫克/立方米……”近日,在天瑞集团萧县水泥有限公司大门口,一块大屏幕滚动显示着窑尾排口的实时排放数据。相比设备改造前,污染排放浓度大幅下降,超低排放系统已平稳运行近3年。这些第三方监测的数据佐证了超低排放改造成效,不仅在大门口向社会公布,还直连生态环境部门预警监测系统。

  该公司产能为0吨/日水泥熟料,是我省第一家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水泥企业,环保绩效管理获评A级。前年年初,该公司实施环保超低排放技改方案,更换窑头、窑尾收尘袋,系统密封堵漏降粉尘;采用SNCR脱硝及低氮燃烧器降低氮氧化物;优化配料方案,采用脱硫新工艺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等。经过提标改造,该公司污染排放浓度大幅下降,实现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含量分别小于10毫克/立方米、30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分别是国标的50%、30%、16%。

  厂区里,高高的窑尾、窑头间,大大小小的管道纵横交错,漏斗式收尘装置、脱硝设备等治污设施紧连相关工序,从生产源头给污染做“除法”。

  “绿色生产关系环境改善,关系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我们积极落实‘双碳’工作,不断推动绿色生产,走绿色发展之路。”天瑞集团萧县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新生说,为保持超低排放系统稳定运行,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从原燃材料进厂抓起,合理配料,规范操作,以窑为中心,稳窑况,提高熟料质量;工艺上对喷氨位置、窑尾燃烧器、窑尾烟囱等进行技改,降低氮氧化物、粉尘排放,促进节能降碳等。

  水泥工业是我省最主要的工业污染物排放源之一。我省近年来实施强制性地方标准——《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分别是国标的50%、50%、31.2%。和天瑞集团萧县水泥公司一样,全省水泥企业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92条水泥熟料生产线达到地方排放标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记者夏胜为)

  绿色金融“贷”动减排

  “碳中和挂钩贷款为我们公司提供了低成本稳定资金支持,促进光伏发电项目能够快速并网发电,我们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滁州隆乐新能源有限公司融资部主管孟笑说。

  去年7月,浦发银行合肥分行与苏州分行联合落地全国首笔碳中和挂钩贷款,用于滁州隆基乐叶34.5兆瓦屋顶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该项目系目前长三角区域单体最大的屋顶“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项目创新‘利率挂钩’模式,将贷款利率与该项目对‘双碳’目标的贡献度挂钩,按照贷款期限分年度设定碳减排目标区间值,并依据量化目标完成情况分档设置挂钩利率。通过嵌入浮动利率的激励性安排,推动项目融资成本随着发电量、碳减排量的增加而下降。”浦发银行合肥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绿色效应评价更为准确,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通过搭建绿色信贷共识系统,实现对项目装机量、发电量以及销电量等信息数据的定期采集与跟踪比对,动态评估分析碳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为挂钩贷款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该项目通过金融创新促成项目落地,以此推动再生能源企业高质量发电、高效能减排,形成信贷资金支持与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碳减排效应,还通过金融要素串起光伏产业‘购建产销’全链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形成了绿色发展跨省金融合作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多重示范效应。”浦发银行合肥分行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前7个月,围绕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以及节能减排三大重点赛道,累计完成绿色信贷投放超30亿元。

  放眼全省,记者从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获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达.25亿元,同比增长55.5%,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8.6个百分点;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8.6%,较上年同期增长2.3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记者何珂)

  林业碳汇“联姻”工厂

  去年8月,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旌德县庙首林场正式签约,以14.57万元购买吨二氧化碳排放权。这是我省首单林业碳汇交易,是落实“双碳”目标的一次具体实践。

  这次的林业碳汇交易,是由旌德县庙首林场按照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标准开发的碳汇造林项目。该项目经具备林业碳汇核准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审定与核证,共开发林业碳汇吨。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其中的吨,用以中和其办公楼等公共机构“十三五”期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这次交易签约,由地方政府搭建平台,促进了地方工业企业“碳排放”与林业碳汇“联姻”,探索工业碳达峰与林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宣城市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有力提升了全市森林资源的总量和质量。宣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实测评估结果显示,林地面积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森林年固碳.21万吨,是宣城全市工业企业年碳排放量的1.5倍。宣城市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碳汇功能显著提高,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承载力支撑。

  据统计,年全省完成林业碳汇交易.69吨,实现交易金额85.21万元。为切实做好“双碳”工作,全面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和碳汇能力,我省组建碳汇工作专班,科学编制林业碳汇工作方案,稳步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建设和计量监测工作,积极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交易。

  “我们今年将深入实施碳汇森林行动,做好林业碳汇的顶层设计和相关基础工作,制定推进全省林业碳汇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加强碳汇计量监测工作,加快成立省级林业碳汇基金,积极组织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建设。”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徽日报记者汤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