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晋争霸之时,河东军车裂了自家的猛将李存孝,后人每每论及此事,往往叹息不已,许多人都认为李存孝的死使得河东痛失股肱,元气大伤,倘若李存孝不死,或许后来汴军在进攻河东之时,也不至于如此肆无忌惮。其实在朱温早期创业时期,汴军也曾干过相同之事,朱温就曾亲自擒杀了自己的一个铁哥们,比起李存孝这种先锋型猛将,朱温斩杀的可是集团军司令式的人物,而且在擒杀这位手控重兵的大将之时,朱温还煞费苦心地设下了一番苦肉计,方才成功擒下此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宣武军当时的股肱大将——朱珍,瞧瞧其是如何走到身死陨灭这条道路上的。筚路蓝缕,宣武军的二把手硃珍,徐州丰县雍凤里人也。太祖初起兵,珍与庞师古、许唐、李晖、丁会、氏叔琮、邓季筠、王武等八十余人,以中涓从,摧坚陷阵,所向荡决。朱珍是朱温的老下属,两人的关系从朱温刚开始投奔黄巢军就开始了,而在黄巢军中的那段奋斗岁月里,两人逐渐结成了生死袍泽兄弟,无论后面的日子如何艰难困苦,朱珍始终都对朱温不离不弃,并成为了朱温手下一员最重要的大将。及太祖镇汴,兼领招讨使,署珍为宣武右职,以总腹心。于是简练军伍,裁制纲纪,平巢破蔡,多珍之力也。朱温投降唐朝之后,朱珍担任宣武军节度使副职,此时的宣武军周边都是一堆虎视眈眈的藩镇们,大家看着朱温、朱珍他们这些外来户,都是一副不怀好意的目光,而黄巢、蔡宗权这两位也还一直在河南道里闹事情,内忧外患,让宣武军惆怅不已。想要在河南道扎稳根,这个时候的宣武军只能自强,用坚硬的拳头来证明自己,而朱珍就是那个坚强的拳头,在宣武军日后所有的攻坚战中,朱珍都是主要参与、或统领者,可以说在宣武军中,朱珍的威望仅次于朱温。亲将?悍将?在唐末时期,很多藩镇都有这么一个痛点,那就是本镇的节帅,总是管不住本镇的牙将,亲军将领往往因为手控军权,嚣张跋扈,而节帅反而慑于对方手中的军事实力,不得不与之虚与委蛇。在朱珍和朱温创业之时,作为主要负责军事方面的朱珍,对军队的把控,甚至到了让一把手朱温都不禁担忧、疑虑的地步,为此他派出了一个人——李唐宾,一个与朱珍一起共事的将领,其之前职位一直都在朱珍之下,但在朱温的刻意提拔之下,对方想不开挂都难。用李唐宾来制衡朱珍的军权,这是一种防范措施,也是一种对朱珍的保护,如果他做的过火了,李唐宾还可以劝说一下,及时让其改过,朱温觉得自己这样做,将宣武军中朱珍独大局面,变为双方互相制衡,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朱温明显看错了李唐宾,他不是这块制衡的料子,因为李唐宾太高调了。火并李唐宾当然知道朱温要自己干嘛,虽然自己在军中没有朱珍的威望高,但也差不了太多,李唐宾本身个人能力也是很强,而两人的差距,在李唐宾看来,完全可以用朱温的偏依来弥补,就这样朱珍在前面打着仗,李唐宾在一旁监视并不时地给汴梁方面传递着小报告,可想而知朱珍这个压抑呀。都是将军,自己还是李唐宾的长官,这货就这样藐视自己,朱珍觉得自己跟着朱温这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说自己跟着朱温从起事到现在这是啥交情,过命的兄弟,你李唐宾不过是刚刚从黄巢军那边投奔过来的,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平起平坐,还给我使绊子,告黑状。朱珍不觉得李唐宾会成为他和朱温之间关系的一个障碍,因此在一次盛怒之下,他就把李宾唐给斩杀了。除了一个小人,朱珍这样想的。不得不说,朱珍的情商确实很低,你杀的可不是一个李唐宾这么简单,其背后的朱温是怎么想的呢?但朱温可不这样想,朱珍,你这是要造反呀!斩悍将太祖初闻唐宾之死,惊骇,与敬翔谋,诈令有司收捕唐宾妻子下狱,以安珍心。太祖遂径往萧县,距萧一舍,珍率将校迎谒,梁祖令武士执之,责其专杀,命丁会行戮。都将霍存等数十人叩头以救,太祖怒,以坐床掷之,乃退。当汴梁城内的朱温得知朱珍杀了李唐宾的消息后,直接傻眼了,自己安排的眼线被朱珍剁了,他这是要干嘛,想要造反吗?要知道当时在讨伐徐州,宣武军的家底都被朱珍给带走了,倘若这货在徐州城下来个解甲投降,那自己可就真是大势已去了。该怎么办呢?朱温一时六神无主起来,危机时刻他想到了一个人,宣武军的首席谋士敬翔。敬翔作为后梁第一谋士,谋略自然非凡,出了这种事情,朱珍那边虽然传了消息,但毕竟没有真正造反,一切都还有挽回余地。那怎么先安抚住对方呢,两人设下计谋,命人将李唐宾家里人连夜全部逮捕,对外面宣布李唐宾不臣罪状,已命朱珍将此贼就地正法了。这消息一放出去,朱珍心里也就稳了,看来温哥对我真好,还替我善后了。他这一心安,可就彻底放松起来了,以至于朱温到了附近,朱珍第一时间就赶紧赶过去了,去看望他的好兄弟,但朱温此番来可不是看望他的,那可是来要他的命的,朱珍如同一只小鸟,亲自投向罗网之中,而纵使朱珍人脉再好,众将苦苦求情,其和朱温关系再铁,照样还是被朱温处斩了。一个本来统领一面的大将,最终倒在了桀骜不驯的上面,而朱珍的死也使得汴军自断臂膀,最终损失了一位统帅大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