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百霖副作用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80417/6172540.html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市长杨军认为,对于宿州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市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在这场新的战役中,要加强顶层设计,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以更大的投入、更有力的举措,加快改善农村发展建设面貌,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宿州样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脉相承,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为实施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和社会基础。杨军表示,作为皖北地区省级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过去五年,宿州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亿元,连续三年省考核获“好”等次、居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率先为1万个自然村各配备一名扶贫小组长,该做法被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介。金融扶贫、电商扶贫、驻村帮扶、“旗牌星”联动等经验全国会议推介,涌现出李娟、曾翙翔、焦凤军等全国先进典型,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两次、组织创新奖两次、贡献奖一次,6名个人、3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称号,是安徽省唯一连续五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的省辖市。四县一区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1.2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与此同时,“十三五”时期,宿州市积极发挥现有的“两区一园”三个国家级平台作用,倾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五个一”数字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与阿里巴巴共同发布长三角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带”,全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0家,获批安徽省首批示范基地7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发展到家、居全省第一,“农业大市”正在加速向“农业强市”转变。就“十四五”时期如何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杨军指出,宿州仍然要巩固基础、立足提升、致力追赶,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宿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一是巩固拓展抓提升,科学谋划脱贫攻坚新定位。在5年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公共服务提升行动等“五大行动”,加强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金融服务政策衔接、土地支持政策衔接、人才智力政策衔接、社会帮扶政策衔接等“六大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二是发挥优势铸特色,聚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动能。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扭住种子和耕地这两个要害,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切实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振兴壮大符离集烧鸡产业,做大做强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泗县金丝绞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增强农业发展识别度。加快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开展“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力争今年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家,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三是智慧赋能聚要素,全面提升数字农业竞争力。围绕建设长三角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带”,依托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企业在物联网、新零售方面的技术优势,利用“互联网”串联“流通网”,构建高品质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打造“生产智能化、产品绿色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在线化”的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推进“五个一”数字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在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构建电商体系、强化数字决策监管、打造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等方面,推动实施一批数字农业重点项目,促进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四是建强补弱促发展,加速推动乡村建设上台阶。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巩固拓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健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开展农村宅基地盘活试点,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扩大“三变”改革范围。全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十百千”工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杨军认为,“十四五”时期是农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着力提高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加快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阶段幸福新农村,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