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窦庄村智慧葡萄成长记

萧县永堌镇窦庄村因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影响,形成连片的盐碱地质,土地贫瘠,粮食常年欠收,是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窦庄村紧扣葡萄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建基地、强科技,育龙头、创品牌,积极发展壮大“萧县葡萄”特色产业。现如今,贫瘠的盐碱地上,连片的葡萄园绿意盎然。甘甜的葡萄,让大伙儿腰包鼓了起来,过上了甜蜜的生活。

“盐碱地”种出“甜葡萄”

“我们村都是大片的盐碱地,以前人都说这里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村党总支部书记赵德哲介绍说,为了脱贫致富,窦庄村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尝试各种不同法子。他们种过白柳条,也种过桃子、苹果、洋葱、蔬菜,然而都收效甚微,始终没能让村民摆脱贫困。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德哲听说镇里有个农发项目,免费发放葡萄树种苗。他顿时眼前一亮,心里盘算:“萧县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不就是葡萄吗,咱村虽地质不好,但种植葡萄并非不可能”。于是,赵德哲召集村“两委”干部商议。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尝试发展葡萄产业。

可是,传统“以粮为本”的种植思想根深蒂固。虽然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但群众根本不信葡萄能够在盐碱地里生长。开弓没有回头箭,赵德哲说服村里7名党员与他一起“先行先种”,用事实来说服群众。“当时听说要在盐碱地里种葡萄,我觉得不大可能,但想到这是为村民找出路,作为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党员窦长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第一批葡萄实验地大约60亩,赵德哲、窦长智等党员成了村里第一拨“吃螃蟹”的人。除草、松土、修枝、打杈、施药、搭架……葡萄18个月才能挂果,他们也起早贪黑苦干了18个月。可结果还是让人大失所望,60亩地的葡萄几乎颗粒无收。不少种植户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偷偷在地里抹起了眼泪。

痛定思痛,他们决定向科学技术寻找出路。在萧县扶贫办和永堌镇政府的帮助下,窦庄村从省农科院请来了专家,对土质酸碱度进行测试,有针对性地开出药方,正式开启了葡萄种植的“新革命”。功夫不负有心人,又经过18个月的精心栽培,葡萄喜获丰收,一亩地产出1.6万元,净利润元以上,收益比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高出七八倍。面对可观的收入,村民们“眼红”了,纷纷来“取经”。截至目前,窦庄村葡萄种植户达户,种植面积余亩。

“物联网”打造“产业路”

随着“窦庄葡萄”名气越来越大,销量持续攀升,分散种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有的农户为进一步增加收入,开始盲目增产,但又不肯学习新技术,种出来的葡萄品质好坏不一,口碑日渐下滑。

分散种植严重阻碍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发展模式。

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年,上级党组织选派央企中国电科38所赵永红担任窦庄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依托38所电子信息行业的领先优势和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窦庄村建成43座余亩智慧葡萄大棚产业扶贫基地。在赵永红的带领下,扶贫基地融合数字农业物联网和视频监控等先进技术,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和土壤墒情传感器,实施远程控制、智慧管理,实现产品全程信息化、可追溯,做到了葡萄品质和种植技术双提升。同时探索立体化、无公害种植模式,在葡萄生长期套种豌豆,目前20个大棚豌豆年增收4.3万元,产业扶贫基地真正成为了致富基地。

年,该村20名村民农闲时到基地务工,年增收余元,带动60户“三无”人员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27.99万元,年预计可达40余万元。

现在,通过手机APP就能对基地实施远程控制,实现自动灌溉、施肥、通风及远程病虫害诊断,前来参观的群众既惊叹又惊喜,原来葡萄也可以种出“科技范儿”!

“小村庄”连通“大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窦庄葡萄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仅仅依靠传统批发零售远远不够,需要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这时,党员梁德全站了出来,发挥了关键作用。梁德全开办的博微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一直从事农产品的销售运输,有着丰富的销售资源和运输经验。他提出要把窦庄葡萄推向全国高端市场,以此打开销路、提高产品知名度。为此,他只身前往广州、合肥等地跑市场、找出路,想方设法提高葡萄销售价格,不计回报地帮助农户运输产品。仅年,梁德全的公司就帮助窦庄村及周边的农户销售葡萄等农产品10余万斤,与5家企业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

与此同时,村两委班子积极联系新联华超市、超市联盟等大型销售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开设展销柜台,将窦庄葡萄推向千家万户。该村还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