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有力推动者和坚定执行者,在服务一体化中担当重大使命。10月13日至17日,“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江苏徐州、南京、南通、苏州四市,新江苏进园区、入企业、访群众,从交通运输、医疗健康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真切感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江苏样本”。
交通运输:跨省通公交,大港大桥达四方
交通运输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领域、关键支撑和重要载体。近年来,江苏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毗邻公交、过江大桥到沿海港口,徐州、南通、苏州三市因地制宜,乘势而上,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开启加速度。
徐-宿毗邻城际公交
在被称之为“五省通衢”的徐州,跨省出行已如乘坐城市公交般便捷。徐州联合毗邻城市安徽宿州和萧县打破行政壁垒,相继开通了徐州-萧县(宿州)和徐-宿州两条毗邻城际公交。每天66班次的徐州-萧县公交,5元票价为沿线居民带来出行实惠;徐州-宿州公交的快速班线则让乘客可一览“宿州最美大道”——符离大道的美丽风光。两条公交开通后,一改往昔客运班线班次少、停靠站点少、运行时间长的旧况。
沪苏通公铁大桥
在“近代第一城”南通,沪苏通公铁大桥飞架南北,南通从此不“难通”。过去,南通到上海要从南京绕行,火车用时近4小时,而现在,沪通两地成功实现一小时达。
江苏是港口大省,利用临江、临海的优势打造国际港口的建设是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支撑,采访团此行探访了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南通大通州湾和苏州太仓港。
大通州湾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按照“一年建设、两年开港、三年成规模”的目标,预计年将建成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年实现集装箱吞吐能力超万标箱,有望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俯瞰太仓港
站在江苏太仓港总控室,放眼望去,五彩斑斓的集装箱、井然有序的运货车,处处透露着繁荣之景。太仓港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与相邻的上海港展开密切合作。年,两港实现沪太通关一体化,将原本在沪太两个海关的操作统一集中到太仓港,在太仓港完成“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与此同时,江苏“北大门”徐州正着力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打造内陆国际化枢纽经济新高地。今年前七个月,淮海国际陆港成绩单惹眼,开行国际货运班列列,同比增长%,完成贸易额1.63亿美元,增幅居全省首位。
医疗健康:跨省异地就医,信息共享惠民生
就医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民生事项之一。长期以来,三省一市居民往来密切,但繁琐的异地医保结算手续让许多患者不胜其烦。为解决这一难题,江苏省率先推进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医院就是重要的先行者。
医院的“长三角异地专窗”
年,医院升级医保办为医疗保险处,在门诊楼医保报销处设“长三角异地专窗”,还实现了“医院”APP上海医保线上直接结算,让长三角地区群众就医更便捷。在该院“长三角异地专窗”,记者看到,两位来自上海的女士仅用一张社保卡就实现了医保即时报销。
除了异地医保结算,新生儿户口、社保、医保办理的流程简化也在江苏变成了现实。在南通,市政务办、大数据管理局、公安局、人社局、卫健委、医保局六个部门在全市域联合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监护人只需到派出所跑一次,就可以完成新生儿上户口、办社保卡、参加医保等一系列手续,再也不用“跑断腿”。
为让南通百姓可享受到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南通市卫健委还统筹信息资源与上海展开合作。现在,沪通两地形成了包括共享电子健康档案等七个方面的跨域互联互通及业务协同,通过这一协同渠道,医院可以通过绿色通医院的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患者的就医难问题。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的基因测序仪
在南京江北新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利用大数据助力医学科研,提升居民医疗水平。据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商务总监谢可辉介绍,东部中心存有江苏省万人的个人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及全省医院影像资料等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这里,还有亚洲规模第一、全球领先的基因测序中心,含全球最先进的高通量测序仪40台,配套实验室设备余台。
生态环保:发展循环经济,共治一汪清水
区域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实地走访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苏州吴江区和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三地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紧抓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探索出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物柴油储存罐
年5月,徐州市成为首批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其重要支撑项目和平台载体。园区内,每天有多吨的餐厨垃圾从各处运来,被转变生物柴油、沼气和养殖饲料。目前园区正在建设综合材料处置(危废)、污水处理厂、医用废塑再利用、饱和废活性炭再利用等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进入试运营。
太浦河畔的青吴嘉联合河长公示牌
江苏水网密布,河湖众多,许多城镇以河为界,共享一湖。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治水,苏州不断健全与上海、浙江、无锡等地的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从年起,苏州吴江区与上海青浦、浙江嘉善等周边区县共同建立“联合河长制”,并聘请“联合河长”名,协同分管各河段。漫步太浦河边畔,碧波荡漾,粉黛子草随风摇曳,水面生态一片和谐。
答好生态保护这张试卷,科技助力必不可少。在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集聚了45家生态环境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政-产-学-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以解决重化围江、长江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等为主要目标,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各机构研发出了一系列长江大保护的新科技。如通过环境DNA(eDNA)精准生物多样性检测,了解水中生物类群组成,更好维持生态平衡。未来,这里有望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样板”,助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记者苑青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