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简介:
丰县常店镇仇古洞村,交通便利,人杰地灵,环境优美,与汉高祖刘邦故里汉祖圣景风景区相距两公里。仇古洞以前隶属于丰县马楼乡,后来撤乡并镇,归属于丰县常店镇。仇古洞村以前也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村,后经行政区划调整,现与王烟行、李路口合并成为一个行政村,取名为振兴村。
仇古洞村后旧变电房上的“马楼乡”字样仇古洞村人口约人,村庄有仇姓、王姓、李姓、陈姓等几大姓氏。仇古洞村的各姓氏之间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共谋乡村振兴发展。
建村历史:
明朝嘉靖年初年,古丰仇氏家族的长门长支七世祖仇迁携子迁居到此地,因当时仇迁到此定居建村后所建房屋集中在一片,形成了一个古洞口,故取名为仇古洞。仇姓人口迁居到此地后,后来又有王姓、李姓、陈姓等其他姓氏人口陆续迁居到仇古洞村。仇古洞这个庄名一直沿用至今,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行政区划统计的时候把“仇古洞”错写成了“仇古同”。
目前,在仇古洞村居住的仇姓人口是古丰仇氏始祖彪公、二世祖贵公、七世祖迁公的后裔。七世祖迁公的后人,人丁兴旺,除了居住在仇古洞村之外、还有一些迁公后裔从仇古洞村迁居到丰县常店镇刘庙、丰县孙楼街道孙三楼、丰县孙楼街道仇庄、丰县宋楼镇齐庄、丰县顺河镇李双庙、丰县顺河镇孙岔楼、单县孙溜、萧县黄口镇等地,这些村庄的仇姓人口共计两千人左右。
仇氏祖碑:
七世祖仇迁的墓碑位于仇古洞村东南,这座墓碑是年清明节重立的。七世祖迁公原碑立于明朝嘉靖年间,位于仇古洞村后银河北岸一百多米处。由于上个世纪文化大革命时期,原碑被推倒后遭到破坏,这也给仇古洞村的仇氏后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怀着敬祖归宗的心情,让先祖的心灵能得到归宿,于是年清明节前夕,七世祖迁公的后人们自发踊跃捐资捐物,出谋献策,于清明节吉日,终于重立七世祖迁公墓碑,这不仅完成了迁公后人们一大心愿,也让先祖的辉煌事迹得以流传千古。
关帝庙遗址:
在仇古洞村南北主干道水泥路西边有一片空地,这就是关帝庙遗址。
仇古洞村的建村人仇迁自幼习武,能骑善射。在仇古洞村后有一片田地被村民称作“马蹚子地”,据说这片地就是当年仇迁的练武之地。因为他经常在此地练武、骑马射箭,时间久了,这一片土地被马蹚的非常平坦,故被村中百姓称为“马蹚子地”。仇迁不仅文武兼修,为人也非常肝胆侠义,经常劫富济贫。在明朝嘉靖年间,仇古洞村的地势较高、土地肥沃,再加上土地较多,仇古洞村的仇氏家族也算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仇迁也多次捐出余粮救济附近的贫民百姓,附近百姓称仇迁为“再世关公”。
关帝庙遗址所在地仇迁去世后,附近百姓及仇氏后人为了纪念仇迁的功德以及把他劫富救贫的高尚品德传承下去,特集资募捐在仇古洞村修建了一座关帝庙。仇古洞村关帝庙设有大殿三间,大殿正中间是关公的塑像,关公塑像为泥塑金身,手拿偃月刀,非常有神。关公塑像左右塑着两位大将,一位是关平,还有一位是周仓。关帝庙还设有东西配房、门楼,门楼外左侧立有石碑一座,镌刻着当时修建关帝庙的初衷。
仇古洞村关帝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因历史更迭,朝代变换,关帝庙经多次修复重建,最终于上个世纪文革时期被破坏,庙中的关帝庙塑像也不知去向。据村中老年人回忆,因关帝庙这一片地势较高,上个世纪生产队的时候,还在关帝庙的老院子里喂过牲口。另外,除了关帝庙之外,仇古洞村以前还建有土地庙等多个庙宇,可以想象仇古洞村当年的繁华景象很不一般。
仇古洞村名人:
仇古洞村除了历史悠久之外,从古至今也是人才辈出,像仇广汉少将,在整个丰县,乃至苏鲁豫皖地区都是人皆共知的。
仇广汉,字仁航,年生,江苏丰县仇古洞村人,先后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东北陆军讲武堂。
年任东北军北大营教导队助教。
年任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参谋、连长。
年任第一军第八十七师参谋、营长。
年任第一军参谋、科长、营长,率部参加淞沪抗战。
年任第二十五军第二十九纵队参谋长。
年任军政部皖南游击支队司令。
年任第三战区第一挺进纵队参谋长。
年任苏南行署参谋长。
年任第二十九军军官总队第六队队附。
年任山东兖膝区保安司令部少将司令。
年任联勤总部第一补给区粮秣库长。
年12月在云南随卢汉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教员、政协徐州市委员会委员等。
仇古洞一仇姓人家屋后的百年黑槐树仇古洞村仇姓人口代表仇古洞村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人文魅力的村庄。沧海桑田、岁月轮换,随着时间的推移,仇古洞村的很多历史古迹都被后人遗忘了,为了不为丰县文史留下遗憾,特将仇古洞村这张文化名片整理了一下。当然还有很多乡村文化元素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像村后一户人家屋后的百年老槐树、村东的教堂得等等。美丽乡村建设如同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相信仇古洞村在这艘巨航的引领下,发展之路会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