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家风故事汇十三2020年安徽省最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m.39.net/pf/bdfyy/
02:52纵梅,女,54岁,萧县玫瑰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她于年8月响应号召,和丈夫一起回到家乡创业发展,依托该县“农民工创业园”建立扶贫工厂,带农致富。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纵梅一家勇担社会责任,积极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创建萧县玫瑰服饰有限公司,对外引进加工企业,对内建立8座扶贫车间,推行“贫困户+公司+车间+技能培训”就业扶贫模式,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让余名乡亲们实现家门口务工需求,其中贫困人口人。他们一家热心公益,向贫困老乡、学生等累计捐赠物资和现金达15万元。萧县玫瑰服饰有限公司先后荣获市县“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其个人先后被评为市县“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摆脱贫困,过不一样的人生安徽萧县王寨镇张楼村是一个贫穷的小村子,纵梅出生在这里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因为贫穷,18岁的纵梅高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务农,也因为贫穷,不得不和丈夫来到江苏常州市打工谋生。在常州,纵梅和丈夫第一次见到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感受到城里人的高质量生活,他们两口子暗暗下定决心:要靠着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让家人过上不一样的人生。在房东介绍下,纵梅和丈夫来到一家服装厂做工人。靠着勤奋能吃苦精神,他们夫妻俩花了一年时间熟练掌握了各种工作技能,慢慢地,他们俩成为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勇毅前行,把工厂开到家门口年2月春节期间,多年未回家乡的他们返乡探亲,发现农村很多留守的妇女因为照顾老人和小孩没有经济收入,一个大胆的念头在纵梅心中升起,要把工厂开到这些人的家门口。想到这里,纵梅努力说服丈夫放弃在常州的多年打拼,回乡创业。他们夫妻俩拿出全部积蓄,投资万元注册成立了萧县玫瑰服饰有限公司,加工生产被罩、枕套、床单、枕芯等家纺产品,当年扩建了两个生产车间,解决85人就业。杜楼镇朱解庄村贫困村民杜艳波说:“我身体残疾,出去找不到工作,自从纵总让我们不出门就能有工作后,我不但照顾好了年迈的公婆,更让上小学的孩子成绩更加优异,自己一年也增加了2万余元的工资,这真是一举四得啊。”当看到第一个加工车间见成效后,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他们两口子先后增开了6个扶贫加工厂、车间,解决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贫困人员的就业。勇担社会责任,融入脱贫攻坚年底,精准扶贫工作在萧县全面展开,在加工车间附近的村子里有很多村民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在她丈夫的引导下,统一培训后来到扶贫车间务工,形成了“扶贫车间+贫困户”的生产销售经营模式。为进一步做大产业,带动群众实现就业脱贫,纵梅和丈夫先后投入近万元,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以家纺产品加工、织物设计、品牌研发、建设等业务为主,并与上海多家企业建立订单加工合作关系,将产品出口到国外。随着订单增多,产销两旺,用工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乡亲摆脱贫困,他们将在工厂里务工的贫困群众工资全部上调5%。同时,实行村企合作,租赁周边两个村庄厂房,增加了个就业岗位,也为两个村庄增加6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热心公益,传递着爱心与温暖在工厂里纵梅两口子和许多贫困户成为好朋友,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彼此关心,彼此相互温暖着对方。年8月,萧县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纵梅他们一家不顾公司也遭受重大损失,冒雨驱车前往贫困村中,将价值近4万元的财物送到贫困村民的手中。几年来她们一家资助6名贫困学生上学,关爱留守儿童40余人,关爱孤寡老人30余人,累计捐赠做公益慈善金额达15万元。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原本可以在家中陪伴老人的纵梅一家,心里放不下家乡的疫情形势,返回家乡主动承担起战“疫”的责任。她和丈夫逐个了解在厂里务工的贫困群众生活情况,并拿出2万多元,积极帮助镇村干部解决贫困家庭生活困难问题。在这段时间里,工厂原计划于今年2月14日出口的一批订单无法正常交货,算上空仓费,每天的损失达到好几万元。但她和丈夫下定决心,自己的损失再大,也得正常发放在这里务工的贫困群众的工资,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正常复工后,为了保障工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纵梅和丈夫商量并建立了严格的防疫制度和内部管理机制,对疫情报告、内部防控、物资调度等进行了统一规范。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从与命运抗争到成为致富带头人,纵梅一家用了8年时间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却温暖美好的人生路。弘扬家庭美德传播良好家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