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萧县 >> 萧县风景 >> 王玉树与徐州会馆

王玉树与徐州会馆

王玉树题

王玉树(—约),谱名懿琦,一作轶奇,原睢宁二区王行村(现梁集镇戚姬村)人。

光绪十五年(年),在他的倡议下,徐州八县官绅集资在北京创建了“徐州会馆”。王玉树在“徐州会馆修葺捐款衔名碑”碑记中说自己“襄年曾受段公之托,董理馆事”。王玉树主持会馆期间,每年都有聚餐会,参加人员多数为教育界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有时聚餐后还照相留念等。王玉树因为曾受段书云之托,主持徐州会馆的事务,所以保存着当年建馆时捐款人和捐款数目的花名册。因为担心时间久了,纸质的花名册会毁掉,所以特意将建馆渊源与捐款人姓名、数目刻成碑,记下来,以期永久流传。

在徐州会馆碑记中,王玉树自述“甲辰春,余游学旧都,下榻馆中。”萧县段书云、宿迁黄以霖等人在北京倡建徐州会馆,其出发点是“同乡来京应试及朝觐者,多临时僦屋以居,每苦不便”,就是为了解决应试举子、晋京官员的食宿以及在京同乡联谊的场地之需。徐州会馆“先贤祠”中曾经奉祀有刘向、万年少、阎古古三位徐州先贤,后期参与会馆管理的有历史学家萧一山、美术家王青芳、书法家冯亦吾,他们,都已经成了徐州的文化符号。

“昔吾徐在旧都本无会馆。故在未建馆以前,凡同乡来京应试朝觐者,多临屋就居,每苦不便。光绪十五年(年)萧县段公少淦供职,倡修徐州会馆。宿迁黄公伯雨佐段公筹划,集七千余金,购米市胡同30楹。厅中间立乡贤祠。”此碑为南通张修所撰,季直的书。“南通张修撰季直”,即光绪二十年(年)甲午科状元张謇,张謇字季直,南通人。修撰,翰林院官名,六品,明清时期,一般只授予一甲一名进士,即状元。

从晚清到解放前夕,曾经存续六十多年的北京“徐州会馆”,究竟在哪里?

北京“徐州会馆”旧址在北京的米市胡同,过去的米市胡同北起骡马市大街,南至南横东街。据史料记载,米市胡同形成于明朝,当时这里有米粮集市,故称“米市口”。清代改称“米市胡同”,沿袭至今。北京旧时会馆原有多座,绝大多数集中于此。按今天的行政区划,这里属于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街道。

仅米市胡同一处,就汇集了广东南海会馆(43号),安徽泾县会馆(64号)、六(安)英(山)霍(山)会馆(73号),四川重庆会馆(94号),河南潢(川)光(山)会馆(号)、中州会馆(号),江苏江阴会馆(98号)、徐州会馆(62号)、句容会馆,湖南宁乡会馆(83号)等十多家会馆。还有创办于明永乐十四年(年)。其中,南海会馆(43号)已经被辟为“康有为故居”,并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徐州会馆毗邻的安徽泾县会馆(64号),则是年12月创办的政治刊物《每周评论》的发行部旧址。

至于什么人可以住在会馆,住馆只限来京应各项考试的同乡举子或进京觐见的徐州籍官员。经营贸易的商人,不得住用。京官的眷属如来京,未安置前可以借住。为期三个月。如值会试年(逢丑、辰、未、戊年),来京应试人数较多时,不予借住。有商人不得住用的规定。

会馆有房三十间,分两个院落。北院出租,作酱园子商业,南院公用。一间门洞,三间北屋,为看守人居住,都叫他长林。前院南北各有房三间,都为单间。好像专为来京同乡暂住的客房,当时有学生曾住过。中间为大间,为开会时用。旁有过道,通后院。后院有东房一排,可能为三四间。也有南北房各三间,有住户,皆为同乡。

关于会馆的管理,文中说:“会馆设有正副值年(这个名称很直观地告诉我们,主要管理人员一年要更换一次),由同乡在京为官的两人担任,作为会馆的主持人。每年二月丁祀乡先贤日,会集同乡公选新的正副值年接管。规定上年的副值年应当选为下年的正值年,以保持主持人的连续作用。”由此推断,会馆的主持人,应该是义务至少是半义务的服务。

馆舍的设施:“馆舍每房设备为一桌、一炕、一书架、两马杌(wu去声,大方凳)、两板凳。如住者有所添置,离馆不得移出,作为捐赠。馆内家具都钉有铜牌,上有‘徐馆’二字。”文中的“马杌”二字,45岁以上的徐州人读起来都会感到很亲切,80后的朋友们,可能就得请教父母了。另外,这一条更有趣的规定是,自己添置的物品不得带走。在今天看来,是不是有点“霸王条款”的嫌疑?馆内的消防:“房内不得放置炉灶,以防烟熏火警。在前院设厨房有炉灶公用。”这一条,既严格,又体贴。馆内的服务人员:“会馆设有长班,为照管房舍事务的工人。工资每月银一两五钱。每年三节加一两。”这个待遇,应该是某一时期的规定。估计不会在六十年中,一成不变。

哪些人住过会馆?清光绪年间,徐州考中‘顺天榜’的举人,如光绪十九年(年)癸巳科王学渊(书法家)、二十年(年)甲午科祁世倬(著有《双梅五桂轩集》)、二十三年(年)丁酉科张佐卿(曾任铜山县商务会长)、二十九年(年)癸卯科韩志正(曾任民初铜山县民政长)和杨允升(内阁中书)都曾住此应试。民国7年(年),萧县段书云和睢宁王玉树来京应国会选举也住在这里。这些举人连同江南乡试中举的张慈荫、赵厚庵、张伯英、张从仁等,进京参加会试时,也应该在会馆住过。至于安福国会的议员,经查阅相关资料,徐州籍的众议院议员还有张从仁、臧荫松。民国时期其他届别的国会议员,还有陈士髦、王茂材等。其中包括徐树铮、张伯英、刘季洪、刘开渠、王子云、朱延丰、王肇民、李可染等一大批徐州籍的文化名人。

解放后徐州会馆被取缔的原因,正如冯亦吾先生在《有关徐州会馆的一点回忆》一文中所说:“解放后,认为同乡会有封建意识,大都取消。解放后,徐州会馆旧址派什么用场?正如张绍堂先生文中所说:“除原有大门仍保存原状外,内部房屋多经改造。塞满很多简易房,只有很窄的走道,已无院落。

米市胡同一带的拆迁,是从年开始的。第一期拆除了64号(泾县会馆)以南的地区。使得62号的徐州会馆旧址成了胡同的最南端。到了年底,面临第二期拆迁,准备把胡同内的建筑全部拆除的时候,一些文物保护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曾经呼吁保留米市胡同历史遗迹、名人故居,供海内外游人及研究北京历史的学者参观,没有被采纳。徐州会馆旧址连同胡同内的其他建筑,除43号南海会馆(康有为故居)因属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被保留以外,全部被拆除。

年年初,“徐州会馆”旧址残存的几间房屋被拆除之前,这里拥有的最后一个门牌号码是:米市胡同62号。徐州人想寻访“徐州会馆”,只有在这文字里回味一下过去的人和事了。

附《徐州会馆记》王玉树

吾徐在旧都本无会馆。故在未建馆之前,凡同乡来京应试及朝觐者,多临时僦屋以居,每苦不便。

清光绪十五年(注:年),萧县段公少沧供职枢府。有鉴于此,遂慨然倡议创修徐州会馆。宿迁黄公伯雨,佐段公擘划经营,订定馆规,用期垂久。是时徐州兵备道段喆得段公函,欣然襄助。八县官绅亦踊跃拨捐。未期年,集金七千余两。乃购米市胡同房卌楹,从事建修,馆遂以成。是役也,微段公不为功。矧又自捐钜金以成其事乎?馆成之后,段公复倡议在后厅中间立乡贤祠,祀刘子子政。请南通张修撰季直书“传经堂”额,自撰联配之。取刘向传经之意也。

甲辰(注:年)春,余游学旧都,下榻馆中。时去建馆仅十有五年。举凡馆中一切布置设备,及建馆前后经过情状,均为余闻见所及。唯前辈先生,于辛苦建馆不遗余力。而勒石叙述建馆规划淡然置之。

戊午(注:年)余与段公同应国会选,遂会商以乡贤万年少、阎古古两先生从祀传经堂。顾于创建会馆、勒石纪事仍复迟迟。余囊年曾受段公之托,董理馆事。因悉藏契箧中。尚存有旧捐册,深虑年久湮没,特将建馆渊源及八县捐款姓氏补行勒石。按拨款数目下每有余尾若干,此系当时汇兑款项,恐成色份量跌欠,以是捐款者多按百分之四附汇耗银故也。特附述之。

睢宁王玉树记

铜山苏倬人书

民国20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