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写文章之前,先把两个名词给定个义。
咱先讲讲时间,那就是清末。清朝在年入关,到年宣统退位,总共传了十帝,历经年。咱这说的清末,指的是宣统三年(年)。
咱们再聊聊地点,那就是皖北。在清末的时候,皖北道涵盖了庐州府、安庆府、颍州府、凤阳府,还有直隶州泗州、六安州、滁州、和州,实际上说的是当下的皖北和皖中地区,也就是安徽长江以北的那块。而本文所说的皖北,指的是安徽淮河以北的区域。
咱们说回正题。
在那个时候的皖北呀,存在着两府和一直隶州,分别是颍州府(一部分)、凤阳府(一部分)以及泗州(一部分),总共是十三个县。
这直隶州和散州,特别容易把人弄迷糊。通俗来讲,散州就跟如今的县级市差不多;直隶州呢,类似于现在的地级市,不过级别比府要稍低一点。像泗州这样的直隶州是辖县的,像亳州那样的散州不辖县;直隶州由省来管,散州归府管。
一、颍州府。涵盖了阜阳县、太和县、颍上县、亳州、涡阳县和蒙城县,总共是五个县和一个(散)州。
那时候的颍州府,有个位于淮河以南的县,叫霍邱县。
在清末的时候,颍州府大致涵盖了如今的整个阜阳市和亳州市。
在清末时候的颍州府里头,如今分出来了四个县,它们分别是:
临泉县是在民国二十三年(年)从阜阳县的西乡分出来的。
界首市在年9月设立,把临泉县的洪庄、砖集、陶庙这3个区,还有太和县光武区以及税黄区的西部,都划给界首县管了。
阜南县是在年建县的,分别由阜阳县南部以及临泉县、颍上县的一部分划分出来。
利辛县是在年成立的,分别从阜阳县、涡阳县、蒙城县、凤台县各自划出一部分组成。
网上列出了当今中国的十大人口县,它们是:临泉县、沭阳县、博白县、固始县、颍上县、太和县、利辛县、阜南县、曹县、涡阳县。
要是依照清末那时的行政区划来看,现在中国的十大人口县里面,颍州府就占了六个县。这个皖西北地区的人口数量规模,那真是太惊人了。
二、凤阳府。涵盖宿州、灵璧县、怀远县、凤台县和凤阳县,总共是四县一(散)州。这里面的凤阳县,仅有一小部分处于淮河以北。
在清末的时候,凤阳府大致涵盖了如今淮北市的整体,还有宿州市、蚌埠市的一部分。
濉溪县是在年从宿县的西边分出来成立的。
淮北市在年建市,年的时候,濉溪市改成了濉溪县。
固镇县是在年成立的,是从宿县、灵璧县、五河县、怀远县分别拿出一部分组成的。
萧县和砀山县,在年治理洪泽湖的时候,是江苏省拿泗洪县、盱眙县跟安徽省交换得到的。
三、泗州。这是个直隶州,包含泗州和五河县,总共是一州一县。
管辖的区域大概是如今的泗县、明光市、天长市、泗洪县、盱眙县那一块儿。
泗州那最后的州城,就在如今的安徽省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