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9.html
徐树铮:光怪陆离世,盖棺难定人
清帝逊位后,中国便进入又一个乱世,即所谓的北洋时代,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个黑暗无比的混乱时代,枭雄辈出,如演戏般地你方唱罢我登场,乱哄哄地将中国拖入了又一个灾难的泥潭。
但有些诡异的是,这又是一个大师辈出,思想自由开放的时代,虽然民不聊生,列强环伺,但却没有丢失一寸国土,在这一堆的唱主角的人物,亦无一人真正地甘为帝国主义的走狗,无论是同日本虚与委蛇的张作霖还是臭名昭著的张宗昌,抑或是吴佩孚还是曹锟,都坚守着一个中国人最起码的底线。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被称为北洋军阀,而要说国土不失,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便是徐树铮,他最大的功绩是率军收复了当年属于中国疆域的外蒙古地区,所以,他时常被有些人冠以“民族英雄”的称号,尽管有些牵强。
徐树铮,北洋军阀皖系名将。字又铮,号铁珊,又号则林,安徽萧县人,人称“小徐”以区别于另一大人物徐世昌;他曾考中秀才,前期投奔袁世凯赴日本学习军事,年率军迫使外蒙古无条件撤销自治,回归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
27岁时他已经是一军的总参谋长,34岁担任北洋政府的陆军次长,官至陆军上将,远威将军,36岁就任国务院秘书长,是段祺瑞执政时期的政府核心人物。后因暗杀冯玉祥舅父陆建章,被冯玉祥命人在廊坊将其劫持并枪杀,时年45岁。
他的名字现在知道的人并不多,他是属于段祺瑞的部下,而段则是那个以“贿选总统”出名的曹锟部下,所以,徐树铮并不是北洋军阀中的显要人物,至多算是二流,但他不仅是段祺瑞的心腹,也是段的智囊,人称段祺瑞的“小扇子”。
作为军阀,你打我打地不停征战,铁心地帮助段祺瑞在民初政治中心长袖善舞立下汗马功劳,他纵横驰骋,折冲樽俎,运筹帷幄,辅助其演绎了“三造共和”的神话;他引奉入关,武力南征,意图一统中国;他筹建“安福俱乐部”,操控国会选举等等等等。
段祺瑞下台后,他还联络孙中山及张作霖组织“反直同盟”,欲重新把控中央政府,这一系列对政局时利时弊的做法,虽招致后人毁誉参半的评价,但他亦从刚开始的一名类似幕僚中脱颖而出,渐渐地成了气候,而他一生努力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收复外蒙古一事了,至今还令人津津乐道。
说起外蒙古,即今天的蒙古国,亦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以前中国的疆域是包括这外蒙古的,看地图时,辽阔的国土像一片秋海棠的叶子,叶尖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叶柄在山东半岛,看着很是圆润。
外蒙古独立的过程很漫长,亦很复杂,背后的推手是沙俄和日本,中华民族在那个国力孱弱及混乱的时代,内忧外患,自顾不暇,遂使疆域分割,令人扼腕。
蒙古本是一个个部落联盟,合而又分,分而又合,相比中原要频繁很多,如同远古时的“方国”一般;但内蒙和外蒙一直就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结盟,而外蒙又竭力想摆脱束缚而独立,所以,它虽然在名义上归附中央政府,实则是以独立王国的形式存在。
久而久之便开始闹独立了,竟然宣布脱离脱离中央政府,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焦头烂额之际,也无暇管这些事,放任不管自然是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于是,外蒙竟自顾自地以国家形式独立了起来。
正是在段祺瑞当政之时,他派遣徐树铮率军讨伐,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强迫外蒙王公撤消自治,将外蒙古重新纳入中华之版图。
过程并不复杂,因为这只是以武力为后盾的一次威逼,并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想那蒙古的马刀毕竟还是敌不过北洋枪炮的。
除去徐树铮的远见卓识外,这其中还是有个偶然机会的,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中国一直在观望,后来还是决定将宝押在协约国一方,在列强的支助下组织了一支军队准备去欧洲参战,但还没出发战争就结束了。
这么强劲的一支部队焉能闲置,于是徐树铮便向段祺瑞请命,带着这支部队远征外蒙,教训一下那些闹独立的王公贵族,收回那面积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于是,他被任命为西北筹边使,参战军也改为西北国防军,进驻库伦,即今天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别看这徐树铮长相如一白面书生,但内心却也是一位狠角色,他对那些闹独立的蒙古王公们实行高压政策,杀一儆百,枪杀了不少外蒙军界的头脑人物,甚至还处决了担任外蒙独立政府主席的活佛,囚禁了一大批原外蒙高官,一时也是民怨沸腾。
但是,在他的铁腕治理下,那些王公贵族们也只能忍气吞声,无可奈何地取消了“自治”,至此,离开了中国达七年之久的外蒙古地区,尤其是被沙俄霸占的唐努乌梁海重新回归中国版图,这一时期中国的疆域达到历史上最鼎盛之时。
对徐树铮在这一时段中的所作所为,后世评价不一,褒贬两重天,有人大加赞扬,有人斥之为激化了民族矛盾,谓之“武人跋扈,不达蒙情”,不过以徐树铮的个性,当是不虚之言。
这其中的是非功过就不好评说了,反正是两年后内战再起,当徐树铮率军离开后不久,那里又死灰复燃,又闹开了起来,最终在年后彻底地脱离了中国。
尽管收复外蒙仅数年时间,昙花一现,但毕竟为中华疆域的完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徐树铮的个性很是张扬,毛病多多,特别是恃才傲物,除了对段祺瑞,其他人根本不入他的法眼,他自以为是,专横跋扈,树敌太多,很不讨人喜欢,同他共事是件很痛苦的事,也为他惨遭横祸埋下了伏笔。
后来的他作为段祺瑞的心腹大将,在反对张勋复辟、反对袁世凯帝制等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亲自将所写的《上袁大元帅书》,当面呈交袁世凯,以示其必死之心劝谏,其中劝袁世凯“下罪己之明诏,收已去之人心”的请求,也算顺应历史潮流之铮言。
“府院之争”后,随着段祺瑞下台,徐树铮亦被迫出洋考察,拜会了众多世界风云人物的接见,其中包括日本天皇、斯大林,甚至还包括墨索里尼,他在世界政坛上的声誉之高,由此便可见一斑。
在国内,他的声望亦是不小,不仅孙中山欲将其招于麾下,而且还同未发达的蒋介石及当时的总统黎元洪有过交集,但是,他却因杀了袁世凯的执法处长陆建章,引起与陆有亲戚关系的冯玉祥不满,遂乘徐树铮专列途经廊坊时,派人将其暗杀,这位曾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就此谢幕。
冲寒才觉铁衣轻,莫负荒沙万里行;
是月是霜惟马啸,疑风疑雨听鸡鸣。
中原鼎沸谁孤愤,大海回澜作夜声;
好拂毡车趁遥曙,沉沉闾阁渐清明。
徐树铮虽然只是秀才出生,在当时的军阀中,诗是写得最好的,这首律诗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很不错的,不仅抒发了要“澄清宇内”的豪情壮志,也展示了他“羽扇纶巾”的儒将风范,他留下的《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作品,亦可堪称当世之风流,。
除诗词外,他还在《建国铨真》中诠释了他的奋斗理想,并且,他的书法造诣也是很高的,这从现在流传下来的各种文稿和书法作品中可见一斑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北洋乱世,泥沙俱下,各军阀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搏命拼杀,徐树铮在这一时段中,为皖系势力的独大作了最大的努力,这其中的是是非非后人是很难判断和给出结论的,但他在光怪陆离的乱世中,率兵收复外蒙,无疑是那个时代最亮丽的色彩,后人是不应该忘记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