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刚一幅江湖字,为啥这么值钱

一幅“江湖字”,为啥这么值钱?

■牟宗刚

  近期,在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拍上,已故当代著名艺术家朱德群的一幅书法作品《水调歌头》,以.5万港元的价格成交。消息传出后,立即引发争论。一件被认为专业艺术水平很低的书法作品为什么这么值钱呢?

  客观地说,凡是存在就是合理的,能拍出这样的价格,并不是偶然。有时候价值和价格并不完全相符,艺术品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至于它到底有多大价值,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就我个人理解,一件书法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首先,书法作品的艺术高度是衡量作品价值的第一尺度。

  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好与不好自然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但这种标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把握的,书法鉴赏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由于欣赏者的文化程度、专业水平、性情气质,以及审美经验等的差异,对作品的评判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对于内行人来说,好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技法成熟、风格独特、创新性强的精品往往能够成为追捧的对象。然而,真正懂书法的内行又有多少呢?

  当前,大众审美和书法教育基本停留在写字的层面上,真正有创新性的书法家,对于书法笔法的掌控、结体的变形塑造、章法的匠心设计,以及艺术气息的自然呈现,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很难欣赏,许多好的作品可能会被讥笑为“野狐禅”。与此同时,非专业状态下的“江湖书法”,那种无根基的笔法表现,无缘由的变态与夸张,以及无高度的审美情趣,往往会受到一些人的追捧,真的好与坏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和分辨的。在这种情境下,朱德群的书法作品能够引起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了。既然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写得好,那这或许是价格高的一个原因。

02

第二,书写者的名气对于作品价值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人说,看一件作品,首先看作品后面站着的那个人。名气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了社会地位、专业影响力、个人魅力以及社会认可度等等诸多因素。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名气是一个人的外在“品牌”,而作品就是这个品牌下的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作品的认可,就是对其本人认可的结果。尤其是对于一些文化名人来说,在这种情境下,作品艺术水平到底如何,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众所周知,当前一批知名作家也对翰墨情有独钟,近些年市场上也有不少知名作家的书法在拍卖,价格起起落落,世人也常有议论。凭心而论,他们的书法专业水准并不是很高,但是否就没有价值呢?其实,这些“名人书法”未必比“书法名人”的作品价值低。从受众面上看,书法之于文学,尚属无法相比的“小众”,在社会上,文学家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书法家,他们书法作品的价值达到一定高度也属顺理成章的事。用发展的眼光看,许多当代知名文学家走进文学史将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当代的书法家百年后会有几人能被书法史记住呢?退一步讲,即便都被记住了,书法家的作品价格一定就能高于文学家吗?这实在无法定论。

  不妨举个例子,唐代诗人李白并非书法名家,但他写的《上阳台帖》,其价值就一定低于唐代草书大家怀素的《食鱼帖》吗?从这个角度看,朱德群由于其较高的国际声望以及在艺术界的知名度,其书法作品能拍出这个价格也在情理之中了!当然,其他许多各行各业的名人、官员、演艺界明星,可能因个人爱好喜爱书法,但书法水平一般,也可能会在一段时期获得市场认可,但长期而言,其作品价值会一落千丈甚至无人问津,也属正常现象。

03

第三,作品的年代性、稀缺性,以及收藏者的收藏心理、收藏目的等因素也会影响其价值。

  一般意义上讲,年代久远留存下来的作品,受到岁月淘洗,沉淀了不少文化内涵,包含了诸多历史信息,具有不可复制的因素,价值自然会高。而许多书画家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流水线式创作的作品,价值趋低也符合价值规律原理。至于有些收藏者出于个人喜好与收藏目的不同,出于对个别作品的青睐而导致价格波动,更属于普遍现象了。

  有人说,看一幅书法作品的价值,如果离开了专业技术的分析,就失去核心支撑;但是如果失去了对作者和作品社会意义的衡量,就变成了形而上的虚弱,这的确很有道理。辩证地看问题,许多疑问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了。

朱德群(—):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与赵无极、吴冠中被称为“旅法三剑侠”。他出生于安徽萧县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即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年任教台北师大艺术系。至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年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