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的辖区调整,安徽省第五大城市,为何

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安徽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别变迁的故事,例如合肥市、阜阳市、蚌埠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安徽省的宿州市。宿州市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也是重要的区域性城市。宿州市常住人口多万人,合计下辖了5个区县。那么,宿州市5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宿州市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也是安徽省的重要区域性城市,位于皖北地区,与河南省的商丘市、江苏省的徐州市相邻。年,宿州市粮食产量.0万吨,其中,夏粮.6万吨,秋粮.4万吨。油料产量13.9万吨,水果产量.1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万吨。

肉类总产量62.0万吨,生猪存栏.1万头,牛奶产量1.5万吨,水产品产量4.8万吨,禽蛋产量32.1万吨。全市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4.4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4万台。

近年来,宿州市积极发展轻纺鞋服、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板材家具、化工建材等一系列产业。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例如形成了“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年,宿州市常住人口多万人,户籍人口多万人。年,宿州市GDP总量达到了多亿。目前,宿州市下辖了1个区、4个县,合计5个区县,分别是:分别是:埇桥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那么,宿州市5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在元朝统治时期,全国被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四川行省、江西行省、辽阳行省等等。其中,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基本上以长江为省界。苏南和皖南的部分地区,则隶属于江浙行省管理。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划分,把全国划分为南北直隶十三个省。

其中,南直隶管理了江苏、安徽、上海等大片地区。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基本框架,就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等等。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江南省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对于江南省,清朝非常重视,认为“直隶外,为省者十有五,而江南为大”。与此同时,地形复杂、水网密布,并不利于管理。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江南省的左、右布政使,更名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开始出现了安徽、江苏的名字。

年,乾隆皇帝在位的25年,安徽省、江苏省的区划框架,彻底稳定下来。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安徽省下辖了8个府、5个直隶州,分别是: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六安州、泗洲、和州、滁州、广德州。

年,统治了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安徽省地理位置中部,人口众多,各地军阀相互争夺,对各地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抗战时期,百姓们颠沛流离。再加上皖北部分地区的土匪压榨,百姓们的日子很苦。一转眼到了40年代末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

出于管理安徽各地的需要,年5月,我国组建了皖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行署区属于40年代末期的临时性区划,除了皖北、皖南行署区之外,还出现了旅大行署区、陕北行署区等一系列的行署区。过分复杂的区划,并不利于经济建设,年,皖北、皖南行署区被撤销,重新组建了安徽省。随后,组建了各个专区。

宿县专区组建以后,下辖了9个县,分别是:宿县、砀山县、萧县、永城县、灵璧县、泗县、泗洪县、五河县、怀远县。在宿县专区下辖的9个县中,为何有3个县,属于江苏省、河南省呢?

40年代末期,出于实际需要,河南省的永城县、江苏省的萧县、砀山县,陆续划入了皖北行署区的宿县专区管理。年,3个县陆续还给了河南省、江苏省。年,宿县专区在几个乡镇的基础上,组建了濉溪县,区划框架进一步调整为7个县。

年,为了治理洪泽湖的全盘需要,安徽省的泗洪县、盱眙县,划入了江苏省管理。为了弥补安徽省的损失,江苏省的萧县、砀山县,第二次划入了宿县专区管理。随着泗洪县的划出,萧县、砀山县的划入,宿县专区的区划框架,调整为8个县。年,宿县专区被撤销,下辖的8个县,全部划入了蚌埠专区管理。

这一时期,蚌埠专区管理了皖北10多个县,管理范围非常大。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交通、通讯水平有限,管理的区域太大,并不利于管理和建设。年,安徽省重新组建了宿县专区,恢复了8个县的区划框架。

年,宿县专区在几个乡镇的基础上,组建了固镇县,区划框架进一步调整为9个县。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宿县专区更名为宿县地区。淮北市的管理范围有限,很多项目和工程的推进,都面临空间不足的问题。年,为了加强淮北市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扩大淮北市管理范围,宿县地区管理的濉溪县,划入了淮北市管理。

宿县地区的区划框架,调整为8个县。7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徽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开始了各方面的区划调整。年,在宿县部分乡镇的基础上,宿县专区组建了宿州县级市,宿县地区的区划框架,调整为1个县级市、8个县。

年,宿县地区的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等3个县,划入了蚌埠地级市管理。宿县地区的区划框架,调整为1个县级市、5个县。年,宿县被撤销,并入了宿州县级市管理,宿县地区的区划框架,调整为1个县级市、4个县。年,宿县地区被撤销,组建了宿州地级市。同时,宿州县级市被撤销,组建了埇桥区。

截至90年代末期,宿州市1个区、4个县的区划框架,彻底形成。出于区域建设的全盘需要,进入21世纪以后,宿州市陆续组建了高新区、经开区、城东新区等几个新区。这几个新区属于功能型区划,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