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7.html
都说天上有个月老,只要是他牵了线,不管千里万里,这对男女都会走到一起,本文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男的叫祖爱民,萧县人;女的叫张安玲,上海知青。两人相距千里之遥,为一句爱的承诺,张安玲便留在萧县。几十年来,两人相濡以沫、互敬互爱、生儿育女、侍候老人。盛夏时节,皖北晨刊记者来到祖爱民、张安玲夫妇的家,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知青岁月往事历历在目
张安玲今年67岁,上海人,家里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父母亲已经90多岁。下乡插队前,她是上海市浦南中学学生,年1月23日,与许多上海知青一起,来到萧县郭庄插队落户,同一个集体户共有8男12女20人。
“在地图上看,上海距离安徽也就一小段距离,但当年,我跟着小伙伴们乘火车、坐汽车、走泥路,一路颠簸才到达郭庄这个偏僻的知青点,没想到会有这么远。”按张安玲的话说,“到了郭庄以后,我们看到一幅非常广阔的画面,土地一望无边。”
一群大城市来的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本来就娇生惯养、弱不禁风,一下子参加这么繁重的农活,“那苦,真是一言难尽”。初次到萧县的张安玲,一接触到这样的农村生活就蒙了。“当时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是学校领导,家庭条件也算不错的,那个年代家里已经安装了自来水和冲水马桶。”她说,来到农村最大的困难,就是洗澡和上厕所。
那时的条件很艰苦,睡地铺,吃粗粮,没有机械,人拉犁劳动是常有的。“我们是第一批下放知青,当时住的房子是原先的饲养室,墙上新刷上白灰,门两旁各打一个地铺,下层摆满棉柴,上层铺上厚厚的麦草,门是用草苫起来的。屋里不仅充斥着各种异味,而且冬天特别冷,一觉睡醒,屋里的水瓶都结冰。”张安玲说,有一天半夜,她们被门口一阵怪叫吓醒,一屋女生紧缩在被窝里,后来才知道,是之前住在这里的一头毛驴,挣开了缰绳,寻找它的家来了。
搬砖运瓦,犁耕耙拉,施肥播种,收割插秧……新汴河、运粮河工地上,都有知青的身影。张安玲回忆,那时挖河抬土,肩膀和衣服都烂在一起,满手茧子,掌心都是血泡。冬天气温零下十摄氏度左右,地里面都是冰茬子,冷入骨髓;夏天锄草,地里有蚂蝗,为了少让蚂蝗叮咬,不得不把裤脚紧紧地绑在脚踝处。
事事尽量做好,争当先进,这是张安玲给自己定的目标。张安玲特别能干,三年都没回一次家,也没请一天假,不管干什么都抢在别人前面。
“劳动累了,就特别想家,每天最大的精神寄托就是能收到家里的信。”下放第三年,也就是年底,张安玲作为知青代表回到上海,动员上海的下放知青。
下放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祖大哥
年,张安玲被调到郭庄接待站工作,一边干活一边负责宣传。同年,一个叫祖爱民的小伙,也来到郭庄接待站。祖爱民是萧县人,身强体壮、能写会算,是大队里的好帮手。
“当时我们经常一起工作,她的性格温和又腼腆,说话和笑都是柔声柔气的。”活泼可爱、开朗大方的张安玲打动了祖爱民,为了“搭讪”,他让张安玲从上海给他带球鞋和连环画。而祖爱民文质彬彬的书生气,也让张安玲一见钟情,两人很快沉浸在甜蜜的恋爱中。张安玲说,从那时起,她心里就认定,他属于我,我也属于他。她喊他“祖大哥”,他喊她“张大姐”。在那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地方,爱情的力量将两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感情也不断加深。年,他们在郭庄结了婚。
年,落实知青回城政策,张安玲有回上海的机会,并且父亲为她安排到上海市税务局上班。“因为对爱的承诺,我果断放弃了,当时我没有告诉任何人,事后一年我才告诉祖大哥。”张安玲说,爱情的力量让她留了下来,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就这样,两人相濡以沫,互敬互爱,生儿育女、侍候老人。
结婚几年后,张安玲的母亲来萧县探亲,原计划住一个月,结果一住就是三个月。祖爱民领着岳母,到果园采摘水果,下河抓鱼,天天给老人家做原汁原味的家常菜,老人家有点“乐不思蜀”了。
老人回到上海后念念不忘,逢人就夸姑爷热情好客,姑爷做的菜好吃。总之,姑爷什么都好。弟弟妹妹们也羡慕地对张安玲说:“姐姐,你真幸福啊!”
如今,祖爱民已经是宿州市的著名书画家,茶余饭后,两人走进画室,一人研墨,一个作画,好不惬意。
“下放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祖大哥。”张安玲开心地说,与自己的爱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相濡以沫风雨同行一辈子
“奶奶临走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告诉全家人都要疼我,说我是她的好孙媳妇。”张安玲说,奶奶绊倒摔断了腿,从那以后就一直需要人照顾,她主动挑起了照顾奶奶的担子。奶奶年事已高,大小便也已经不受控制,为了晚上方便照顾,张安玲就把奶奶的床搬到他们的床旁边,这样奶奶有什么不舒服,她可以第一时间知道。白天,为了不让奶奶寂寞,张安玲还经常骑着三轮车,带着奶奶在城里转悠,陪她开心。
年,张安玲的婆婆得了肺癌,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但张安玲没有放弃,她四处求医给婆婆治疗,并且毅然决定让婆婆搬过来与自己同住。为了让婆婆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张安玲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她对婆婆说:“您还有我,我一定会把您照顾得妥妥帖帖的。”每天熬药喂药,婆婆吃喝拉撒几乎全在床上,无论多脏多累,张安玲从来没有嫌弃过。为了让婆婆不生褥疮,张安玲几乎天天给她擦拭身体,隔三差五地更换床单;为了不让婆婆寂寞,张安玲无论多累,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说话,哄老人开心。由于张安玲的精心照顾,变着花样地做饭,婆婆从每天两顿饭增加到三顿饭。在照顾婆婆的同时,张安玲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她没有丝毫怨言,默默地照顾着两位老人,操持着这个家。“最终,婆婆多活了十几年,89岁高龄才离开我们。”说到这里,张安玲非常欣慰。
祖爱民、张安玲夫妇和孩子们相处得像朋友一样,从不讲大道理,特别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和引导孩子们。如今,孩子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他们也将团结和睦的良好家风,传给了下一代。
一时的承诺,一辈子的守候!几十年过去了,祖爱民夫妇风雨同行,依然保持着当年知青时期的那份炽热爱情。这份爱,绵绵长长,直到永远……
文/记者刘晓琼
图由张安玲夫妇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