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53189.html
编发:拂晓哨位(fxsw)
作者:肖旭推荐:王皇义
按语:
年9月,六十三师一八九调编为由六十二师改编的兰州军区守备师第三团。该团年成立于皖东北宿县。年上半年,为彭雪枫将军领导的新四军第六支队四总队(总队长张爱萍)十一团,与本支队第一团(今一八四团)浴血奋战皖东北,对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创立下了头功。是一支历史悠久、战绩卓著、人才辈出的英雄团队。
一八九团最早的前身,是抗日战争初期活动于皖东北地区的“六抗”三支队。该支队是年4月,以宿县东部(时称宿东)地区的几支抗日游击队合编而成。
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浪潮,抗日的烽火很快蔓延到皖东北津浦路东侧的宿东地区。几位当地抗日勇士王恒赵、解冠球、尹瑞久等人,效法当年陈胜、吴广大泽(也在宿县境内)起义的精神,于年5月19日徐州沦陷后揭竿而起,带头举起抗日的大旗,捡起国民党军队溃退时丢弃的武器,先后组建几支游击武装,与凶恶的日寇进行殊死斗争,得到广大人民的真诚拥护,贫苦农民纷纷参加这些抗日武装。在宿东起到抗日的中流砥柱作用的王恒赵、解冠球、尹瑞久领导的几个大队,抗日动机纯正,领导人有勇有谋,又得到当地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发展很快,很能战斗。宿东一带的人民群众视他们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的,几个大队的领导人是他们的自然领袖;干部、战士,是他们的子弟;又不断地对敌战斗,维护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利益,有办法不让他们把这几个大队视为子弟兵。
年3月下旬,我党党员赵汇川(宿县西南孙曈集北赵庄人)与孔效三等,为取得成立抗日武装的“合法”名义,乘木船沿确河往东南顺流而下,到国民党安徽省第六专员公署所在地一一泗县双沟镇,通过在该专员公署做秘书工作的我党地下党员江上青,与专员盛子瑾交涉此事。传说盛曾是我党党员,后叛变,与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为伍;年11月,国民党安徽省任他为第六专署专员兼第六专区抗敌指挥部(简称“六抗”)司令。盛想利用这一机会扩充自己的实力,短短几个月就在皖东北组织了一、二、四、五支队,“第三支队”还空缺。赵汇川、孔效三(孔与盛是黄埔军校同学)前来接洽建立武装一事正合他意,允准赵回宿东组建他的第三支队并任赵为支队长。这就是“六抗”三支队这一番号的由来。
赵汇川同志于年4月上旬回到宿东地区,在前述3支抗日武装的基础上组成了“六抗”三支队,下辖七、八、九3个大队和一个特务连。支队长赵汇川,副支队长沈联城,政治处主任董畏民。第七大队长王恒赵,教导员赵一鸣;第八大队长解冠球,教导员王健堂;第九大队长尹瑞九;特务连长赵巨川。解冠球在苗庵战斗牺牲,牛子明接任第八大队长。“六抗”三支队成立时,新四军、八路军尚未进入皖东北地区。所以,该支队就独立自主地在津浦路东侧的宿县以及相邻的安徽灵璧县北境、苏北蕭县、铜山边境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打击日寇、汉奸,保护沦陷区人民的利益。
年7月,张爱萍根据彭雪枫和中共豫皖省委的指示,东来皖东北了解情况,准备开辟皖东北根据地,他与刘玉柱(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秘书)来到宿县东北小镇——栏杆集。“六抗"三支队恰好住在这里。张爱萍听了赵汇川的汇报,检查了三支队的工作,要求三支队走红军建军之路,将部队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
年11月末,张爱萍返津浦路西豫皖苏边区向彭雪枫司令员汇报工作。赵汇川率其第八大队、特务连和余筱仙的沱河大队进行护送。12月3日,安全抵达涡阳以北新兴集新四军游击支队(六十二师前身)司令部驻地,受到该支队指战员热烈欢迎。在一次欢迎大会上,彭雪枫司令员热情洋溢地向他们讲了话,还组织护送单位的干部参观了该支队附近部队的操练动作、内务卫生、管理教育、俱乐部,他们开了眼界,亲眼见到新四军是怎样建设的,很受鼓舞。彭雪枫同志还派了一批干部到三支队工作,以加强该支队的军政建设。如蔡明任该支队政委,姜林东任支队组织股长、廉祥云、肖潮任大队教导员,宋康谷任特务连指导员。
这时,新四军游击支队已奉命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决定在皖东北地区组建其第四总队,由张爱萍同志任总队长兼政委,并内定“六抗”三支队为该总队第十一团。还决定增派第六支队主力——第一团(今ー八四团)开赴皖东北配属第四总队战斗,加速开创皖东北根据地。
“六抗”三支队护送张爱萍同志的几个分队,在新兴集停留10余日,干部们反映:“等于进了一次训练班”,受益匪浅。历史证明赵汇川同志率“六抗”三支队一部护送张爱萍同志这一段经历,是该支队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该支队各级干部都觉得已开始接受了党的直接领导,不需要继续借用“六抗”三支队这个“合法”名义了,但为了争取盛子瑾合作抗日,这一番号还要继续一小段时间。
年底,“六抗”三支队护送张爱萍的几个分队,与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团(今一八四团)一起,在张爱萍率领下,从皖北新兴集东征,年元且,进抵宿县东北栏杆集、石相集一带,与日寇打了一仗后继续往东南挺进,一直进到洪泽湖的青阳、半城一带。
这时的皖东北,情况已有变化。我党在盛子瑾部做秘书工作的江上青同志,于年8月29日于泗县以北小湾子在掩护盛子瑾的战斗中被与盛有矛盾的土顽武装击中而牺牲。党对盛部的影响力减弱;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为桂系控制,对盛与我军联合不满,派亲信马馨亭率千余武装进入皖东北,勾结反盛势力盘踞泗县东北大柏圩子,妄图以马馨亭取代盛子瑾。我党采取“援盛打马”的方针,在张爱萍统一指挥下,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团(一八四团)、“六抗“三支队(一八九团)、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胡炳云大队、独立大队(今一八七团)攻打大柏圩子;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今一八八团)打苏北可能来援之敌。
年2月4日开始攻击,经两昼夜激战大获胜利。三支队在这次战斗中于大柏圩外围之大杨家歼敌两个连,部队大受鼓舞。这样一来,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恼羞成怒,以“通共”罪名对盛子瑾下通缉令。盛既怯于被通缉,又仇视我党在皖东北日益壮大的力量,自感不可能再利用我们扩大其个人势力,遂不听我党诚心挽留的劝告,于2月29日率其嫡系第四、第五支队共余人,并劫持我地下党员数人,投奔苏北国民苏鲁游击总指挥李明扬。赵汇川奉命率该支队八、九大队由青阳、其第七大队从箭草沟分路直插管镇追击盛部;我淮南部队也对盛堵击,盛部大部溃散,他仅带少数亲信被我礼送出境。
大柏圩一仗,是我军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奠基礼,皖东北地区从此开始了由我党领导抗日的新局面。三支队在这次与新四军、八路军共同作战中,既为革命立了新功,也是其发展进程中的又一转折。此战后,该支队正式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四总队十一团,在张爱萍同志指挥下,与该总队十二团(团长许崇富)和四第六支队第一团(一八四团)共同战斗在皖东北泗县、灵璧,宿县、五河及其毗邻的苏北泗阳、睢宁、萧县、铜山边境等地区。在此地区战斗的还有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一大队(后来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陇海南进支队第一团(一八七)、第二团(一八人团)。经过半年多的艰苦战斗,使皖东北根据地初具规模。历史证明,没有大柏圩战斗及其以后半年多的武装斗争,就没有皖东北根据地的初步基础。
年8月,中央决定活动在淮津浦路西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同年7月由新四军第六支队和八路军三四四旅主力合编而成,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继续在原地坚持斗争,执行“向西防御”的战略任务;活动在淮北津浦路东的我党武装与黄克诚同志率领从华北南下的八路军新二旅等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兼政委),执行“向东发展”的战略任务。新四军六支队第四总队遂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合编为第五纵队的第三支队(六十三师前身)。赵汇川团编为该支队的第九团。赵仍任团长,政委蔡明(原为六支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参谋长柯玉强(原为六支队第一团一营营长)。三支队(四总队十ー团)原七、八、九大队依序编为该团一、二、三营。一营营长朱友超、政教廉祥云,二营营长牛子明、政教王健堂,三营营长尹瑞九、政教肖潮。
此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我军不断整编,该团番号也多次改变。
年1月“皖南事变”后,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九旅二十七团;同年10月,九旅由新四军三师转隶新四军四师(彭雪枫任师长、邓子恢任政委),该团番号遂改为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七团。
抗战胜利后,四师第九旅转隶我军鲁南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即二十一军),该团番号又改为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九旅二十七团。
不久,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编为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二十ー军),该团又改称该纵队九旅二十七团。
年1月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上述第二纵队改为华野战军第二纵队(二十一军前身),该团编为该纵队六师(原九旅)十八团。
淮海战役后,又编为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三师一八九团,直到年调编为兰州军区守备师三团。
一八九团年调守备师(62师)改为守备三团后,年10月随师撤销。
人们应该记住一八九团这支英雄部队!